音乐的力量在哪里?
王群卫 于 2013.05.11 07:38:12 | 源自:音乐周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9.89/89

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虽落下帷幕,观众在欣赏节目时的两件小事却引起了我的思考。一是节目中歌手刚一张嘴还没唱两句呢,底下观众的掌声便潮水般响起,让人惊奇音乐的力量是如此之迅速;二是“陶醉哥”、“哭泣姐”的截图在网上疯传,让人感叹音乐的力量是如此之强大。当然,此两种情况在其它形式的音乐活动中也存在着,这里的设问是:音乐的力量在哪里?或者说音乐的力量是什么?

歌手一张嘴观众就送上掌声,这里可以明确地说,音乐的力量还没呈现呢,掌声,是送给自己心中的记忆的。掌声,是送给心中的偶像的。在这个节目中,都是熟悉的歌手唱熟悉的歌,尤其比赛设置有唱自己代表作的环节,那么歌手一张嘴,观众立马就唤起自己当年或甜蜜美好或苦涩辛酸的记忆,这种唤起是即时的、瞬间的、过电似的。一般来说,艺术作品的“说什么”要比“怎么说”更为重要,因为“有什么要说”才能唤起“用什么方式去说”的冲动和寻找说的办法(专业术语叫内容决定形式)。可在这个节目中却不是这样,“说什么”(歌词)早已烂熟于心,“怎么说”(演唱)早已领略,今天“还能怎么说”(重新演绎)就成了看点。基本上,歌手在这个节目的“说法”上大框架是不变的,只是会有一些小变化,人,还是那人,歌,还是那歌。

“陶醉哥”、“哭泣姐”的感动是真的(包括观众其它舞手臂、跺地板等表现),但也可以明确地说,音乐的力量还没呈现完呢,如果歌曲一开始你跺脚兴奋了,但中间那一段安静的间奏你怎么不跺脚了呢?难道它们不是整个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吗?

既然观众掌声和“陶醉哥”等说明不了音乐的力量,那么音乐的力量是怎么回事?

首先,《我是歌手》里音乐的力量,是伴奏的力量。在剔除了歌手耀眼的星光和歌词早已熟悉这两点之后,伴奏倒是真正还原了音乐自身的力量。节目里两点可以佐证:辛晓琪唱《亲爱的小孩》时,说自己不能听大提琴的声音,只要乐手一动弦,她的眼泪就要下来。辛晓琪在作品中首先感受的是纯音乐——大提琴音乐的力量。另一点,所有歌手都赞叹《我是歌手》节目有如此阵容强大的现场乐队,只要乐队声音一来,他们浑身是劲,立马激起唱歌的欲望和把歌唱好的愿望。他们首先感受的也是纯音乐——乐队这种音乐形式的力量。就一般观众而言,在歌手演唱时,注意力大都盯在歌手吐字、咬字、发声、表情、服装、台风、互动等方面,对伴奏音乐的注意多是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但这并不是说伴奏可有可无,实际上,乐队伴奏时的旋律、节奏、配器、织体等音乐要素和手段无时不刻不在潜意识里影响着观众,只是它们未被观众注意罢了。

其次,音乐的力量在于从头至尾的整体,而非个别片段的华彩。有个声乐老师说,我唱某一个高音,完全可以和帕瓦罗蒂相媲美,但要是让我唱一句,那就不敢这样说了。因为一个单纯的高音,仅仅包括音准、音值、音色这几个纯技术指标,而一个乐句,包括的东西就多了,不仅要关注起始音怎么起,还要关注收束音怎么收以及起始音往收束音运动中采取的什么态势,更包括不同的咬字吐字、行腔转折等丰富多样的内容。帕瓦罗蒂比一般人唱得好,绝不仅限于High C漂亮,还要包括一个作品在完整呈现中所要求的诸多事项,我们也只有在他完整唱完一首作品后才能给出一个完整的评价。如果把音乐作品看成一座大厦,那么它一定是由高强度的钢筋、高标号的水泥、高纯度的黄沙、精妙的设计、严格的施工等因素组合而成的,绝非只靠一块漂亮而坚硬的砖头。

还有,音乐的力量在于期待与想象中。从最本质的意义上说,音乐是不可逆转的时间的艺术,此一秒内的音响事件将与下一秒的音响事件发生什么样的关系,是意料之中地符合了期待,还是意料之外地超出了想象?前后左右联系起来对比着看(历史风格定型的,个人经验喜好的等),是重复,是突破,甚至是打破?当下的声音是让你回顾了过去,还是展望了未来?这些东西都在转瞬即逝的时间里形成刹那间的联系、对比、判断、领悟,此种境况是音乐最为迷人之处。

说到这里,也特别解释一下音乐进行中鼓掌的问题。在正式音乐会上,乐章中间是不能鼓掌的,这一点在音乐氛围浓郁的西方国家是个常识性规定,但在中国的很多音乐会上却经常被打破。有人辩解说,这是我们的欣赏习惯与西方不同,不能照搬人家那一套,有人辩解说我们在乐章间鼓掌显得咱热情呀,是对台上表演者的赞扬。有一次柏林爱乐的西蒙·拉特尔在回答中国记者关于乐章之间鼓掌的问题时随口说:你们请便,只要觉得我们演奏得好,鼓就是了。这其实是句玩笑话,可被记者在媒体上认真发出来了,并引发了讨论。解释这个问题,根本上要从音乐自身的规律说起,而不是在“习惯”、“热情”等不着边际地绕圈子。音乐自身的规律就包括刚才说的全部、整体、期待、想象等。举个大家比较熟的例子说,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其核心主题极其简单,但作曲家在第一乐章中运用非常高超的作曲技巧,极为丰富地发展了这个简单主题,你会惊叹一个简单主题内部蕴藏着一颗原子弹的威力。此时,你要是觉得小提琴声部拉得好,拍上一巴掌,就完全破坏了由简单向丰富发展时的那种趋势、动感、呼应、联系、对比。再往后,第三乐章的主题是对第一乐章主题的变形,第四乐章进行中重复引用了第三乐章的主题,这样每个乐章之间存在统一的脉络和连贯性的气息,你要是在乐章中间拍上一巴掌,同样是破坏了进行中的整体感。因此,音乐进行中与乐章间暂时停顿处不能鼓掌,主要是由音乐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216.099.***.***
216.099.***.***
11
114.221.***.***
114.221.***.***
10
183.003.165.***
183.003.165.***
发表于2013.06.01 10:16:14
9
117.069.194.***
117.069.194.***
发表于2013.05.29 14:27:25
8
03
发表于2013.05.16 22:54:47
7
123.114.***.***
123.114.***.***
总体来说,中国的流行乐坛发展缓慢,难见亮点。提醒一下作者,国外早已有“职业观众”这个群体,他们会欢呼、会流泪、会尖叫,所以看台上的一切,不必当真。
发表于2013.05.13 10:15:14
6
183.003.058.***
183.003.058.***
发表于2013.05.12 23:15:10
5
124.227.061.***
124.227.061.***
发表于2013.05.12 01:06:41
4
210.047.000.***
210.047.000.***
发表于2013.05.11 20:48:34
3
114.081.255.***
114.081.255.***
发表于2013.05.11 20:11:02
2
124.229.047.***
124.229.047.***
发表于2013.05.11 14:18:45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9394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