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品DX7 Pro+的背面Lineout提供了一对RCA和一对XLR输出,实测XLR电压约为±2Vrms,RCA电压为2Vrms[1.95Vrms]。耳机输出在高增益下,最大输出电压平衡接口为±4.85Vrms。问题出现。
但6.35mm的单端耳机输出,DX7 Pro+犯了技术错误,它将单端耳机接口左右声道共用的“地”没有定义为0电位,而是将平衡的负相电压左右合并加到了一起,所以实测单端耳机输出的电压高达4.85Vrms的两倍,即9.7Vrms。这种错误在我们去购买平衡转接头转接线时很常见,甚至不少玩家都是这么用。这种错误的习惯源于三芯XRL在无供电麦克风上转接方法即将冷端和0电位地端合并,但在音频输出上,应舍弃热或冷端,而不能将负相电压加在单端无信号的0电位参考端,尤其是单端耳机负载连线,左右声道“地端”已经被省略合并。从原理和客观测试来看,这种错误是不能容忍的。但实际使用来看,并没那么惨。只不过在Lineout转RCA没有犯错的DX7 Pro+为何在更为关键的耳机输出上出现这样的问题设计?
下面来看RMAA的客观成绩和频率扫描等相关图表分析。
测试项目 | PO | XLR | PO96 | XLR96 | PO-LDAC | PO单端96 |
噪声水平, dB (A): | -94.9 | -94.8 | -115.8 | -116.2 | -104.8 | -93.2 |
动态范围, dB (A): | 94.9 | 94.8 | 115.8 | 116.1 | 105.2 | 93.4 |
总谐波失真, %: | 0.00100 | 0.00055 | 0.00087 | 0.00029 | 0.00119 | 0.00071 |
互调失真, %: | 0.00537 | 0.00514 | 0.00174 | 0.00075 | 0.00447 | 0.011 |
立体声分离度, dB: | -94.8 | -94.6 | -113.0 | -113.5 | -100.1 | -83.1 |
从客观成绩来看,DX7 Pro+的表现良好,但也并非我们测试这套标准下的顶尖水平。Lineout部分XLR和RCA的成绩都表现正常。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将6.35mm单端耳机口负电位从平衡输出“暴力”转换,会全面影响测试成绩。失真度、分离度主要来自于负相信号合并的影响,信噪比在24bit下只有不到100dB,因为存在一个微弱底噪。
再来看看被拓品拿来当一个音色功能的项目,配合遥控器MODE模式,可以让DX7 Pro+打开电子管模式和晶体管模式。我们用1kHz的RTA分析可以看出,这个功能仅仅是将信号的2次谐波放大十几倍和几十倍,在3次、4次别说更多次谐波上都是干干净净。这种低级的算法早在十多年前就被验证无效,着实画蛇添足。
蓝牙输出部分,我们按照蓝牙耳机测试方法,连接打开LDAC后不再进入开发者模式来强制LDAC的工作模式。从频率扫描图来看,DX7 Pro+在连接手机进入LDAC后,并未强制进入990kbps的高质量模式。
从客观测试来看,DX7 Pro+在大多数部分的成绩表现都是优秀的。但也有一些明显的失误和有待改进、修正的地方。
当然,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市面上的几乎所有RCA和卡农互转,都是XLR的冷和地合并一起连到3.5或RCA的负端,所以当录音设备只有XLR时[相信AP应该只有卡农口吧],刚好问题抵消。
此帖使用MAC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