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品 TOPPING DX7 Pro+ 外置解码器测评报告
SOOMAL 于 2022.12.01 21:22:11 | 源自:www.soomal.com | 版权:原创 | 平均/总评分:07.75/62
客观测试与功能体验

拓品DX7 Pro+的背面Lineout提供了一对RCA和一对XLR输出,实测XLR电压约为±2Vrms,RCA电压为2Vrms[1.95Vrms]。耳机输出在高增益下,最大输出电压平衡接口为±4.85Vrms。问题出现。

  • 但6.35mm的单端耳机输出,DX7 Pro+犯了技术错误,它将单端耳机接口左右声道共用的“地”没有定义为0电位,而是将平衡的负相电压左右合并加到了一起,所以实测单端耳机输出的电压高达4.85Vrms的两倍,即9.7Vrms。这种错误在我们去购买平衡转接头转接线时很常见,甚至不少玩家都是这么用。这种错误的习惯源于三芯XRL在无供电麦克风上转接方法即将冷端和0电位地端合并,但在音频输出上,应舍弃热或冷端,而不能将负相电压加在单端无信号的0电位参考端,尤其是单端耳机负载连线,左右声道“地端”已经被省略合并。从原理和客观测试来看,这种错误是不能容忍的。但实际使用来看,并没那么惨。只不过在Lineout转RCA没有犯错的DX7 Pro+为何在更为关键的耳机输出上出现这样的问题设计?

    下面来看RMAA的客观成绩和频率扫描等相关图表分析。

    PO44-4.4mm平衡耳机输出XLR-Lineout平衡
    PO44-4.4mm平衡耳机输出XLR-Lineout平衡
    PO44-4.4mm平衡耳机输出XLR-Lineout平衡
    PO44-4.4mm平衡耳机输出XLR-Lineout平衡
    PO44-4.4mm平衡耳机输出XLR-Lineout平衡
    PO44-4.4mm平衡耳机输出XLR-Lineout平衡
    PO44-4.4mm平衡耳机输出XLR-Lineout平衡
    PO44-4.4mm平衡耳机输出XLR-Lineout平衡
    PO44-4.4mm平衡耳机输出XLR-Lineout平衡
    PO44-4.4mm平衡耳机输出XLR-Lineout平衡
    PO44-4.4mm平衡耳机输出XLR-Lineout平衡
    PO44-4.4mm平衡耳机输出XLR-Lineout平衡
    测试项目 PO XLR PO96 XLR96 PO-LDAC PO单端96
    噪声水平, dB (A): -94.9 -94.8 -115.8 -116.2 -104.8 -93.2
    动态范围, dB (A): 94.9 94.8 115.8 116.1 105.2 93.4
    总谐波失真, %: 0.00100 0.00055 0.00087 0.00029 0.00119 0.00071
    互调失真, %: 0.00537 0.00514 0.00174 0.00075 0.00447 0.011
    立体声分离度, dB: -94.8 -94.6 -113.0 -113.5 -100.1 -83.1

    从客观成绩来看,DX7 Pro+的表现良好,但也并非我们测试这套标准下的顶尖水平。Lineout部分XLR和RCA的成绩都表现正常。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将6.35mm单端耳机口负电位从平衡输出“暴力”转换,会全面影响测试成绩。失真度、分离度主要来自于负相信号合并的影响,信噪比在24bit下只有不到100dB,因为存在一个微弱底噪。

    再来看看被拓品拿来当一个音色功能的项目,配合遥控器MODE模式,可以让DX7 Pro+打开电子管模式和晶体管模式。我们用1kHz的RTA分析可以看出,这个功能仅仅是将信号的2次谐波放大十几倍和几十倍,在3次、4次别说更多次谐波上都是干干净净。这种低级的算法早在十多年前就被验证无效,着实画蛇添足。

    PO44-4.4mm平衡耳机输出XLR-Lineout平衡

    蓝牙输出部分,我们按照蓝牙耳机测试方法,连接打开LDAC后不再进入开发者模式来强制LDAC的工作模式。从频率扫描图来看,DX7 Pro+在连接手机进入LDAC后,并未强制进入990kbps的高质量模式。

  • 从客观测试来看,DX7 Pro+在大多数部分的成绩表现都是优秀的。但也有一些明显的失误和有待改进、修正的地方。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如果测试中,测试设备的单端输入,非平衡输入,比如两个RCA的模拟输入,是来自于XLR卡农口通过转接的形式而来。那么,对于这种正负输入的RCA恰好对胃口。也就是说,恰好还是在测平衡。只有在录音声卡的输入端的接口,确确实实是单端接口时。或者转接时使用了正确的方法。就会发现问题。
    当然,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市面上的几乎所有RCA和卡农互转,都是XLR的冷和地合并一起连到3.5或RCA的负端,所以当录音设备只有XLR时[相信AP应该只有卡农口吧],刚好问题抵消。
    此帖使用MAC提交
    发表于2022.12.16 00:00:39
    38
    081.220.020.***
    081.220.020.***
    发表于2022.12.09 16:17:47
    37
    至于人家的办公地为什么不一样,那不是我应该解读的。
    此帖使用Win10提交
    发表于2022.12.07 18:17:07
    36
    03
    拉尔夫说三家是同一个老板的分身,那就都不接触了吧
    此帖使用Win10提交
    发表于2022.12.07 17:28:24
    35
    03
    发表于2022.12.06 15:42:44
    34
    可能是类似于HDAM模块那种。
    此帖使用Win10提交
    发表于2022.12.04 20:26:25
    33
    157.255.***.***
    157.255.***.***
    明明是vivo用的
    此帖使用M2007J17C提交
    发表于2022.12.04 17:37:25
    31
    193.212.***.***
    193.212.***.***
    和飞傲m15对比的,以为台机能越级打便携设备,但只能说一分钱一分货
    此帖使用Win10提交
    发表于2022.12.04 04:30:05
    30
    03
    现阶段解码器的瓶颈不是在核心IC,外围供电、模拟、时钟更重要。
    唯芯论是不靠谱的,能把9038q2m(据说是当年魅族找ESS定制的,造福了整个发烧圈?)调教好素质一样很厉害
    此帖使用Win10提交
    发表于2022.12.02 23:16:19
    29
    124.228.128.***
    124.228.128.***
    发表于2022.12.02 21:27:21
    28
    10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我在网上买了N次转接线转接头,大概只有一家有点脑子不会这么接[当然他家非常贵],其他家都是负+地连接。我认为这种做法就是来自于XLR麦克风接口,在麦克风不需供电时这种接发就是ok的。但作为输出,这么接就是太明显的错误。不明白有什么可争论的地方。至于又不是不能用,我觉得也可以理解,因为确实可以用。文章里写的很清楚,问题确实存在,但用起来没那么惨。评测的目的当然是希望没有问题,让产品更好,尤其是低级问题。
    此帖使用MAC提交
    发表于2022.12.02 15:46:20
    27
    10
    反正以后要用,发一张ESS官网9038ProPDF截图,可以自己去查。D/A均是来自于不同位上的R上变化的电流,电压型输出即内置I/V。


    此帖使用MAC提交
    发表于2022.12.02 15:41:25
    26
    10
    9038Pro在8声道独立使用和4并,都可以电压输出。DeltaSigma或R2R,D/A的原理只能通过判断不同电位上电阻反馈的不同电流来对应到输入不同的数字信号。所以,电压型输出就是内置I/V。
    此帖使用MAC提交
    发表于2022.12.02 15:33:27
    25
    10
    极低频的失真估计被当作电信号干扰多次拟合抵消掉了。ARTA的10次30次50次拟合估计可以把市面上任何在卖的声卡都跑出120dB以上。

    AP和ARTA遵循的工业标准不见得就好。
    此帖使用MAC提交
    发表于2022.12.02 15:31:08
    24
    10
    自己去跑跑PC端ARTA的测试,基本能理解AP的结果。
    此帖使用MAC提交
    发表于2022.12.02 15:29:08
    23
    10
    第一,差别不大,甚至几乎没有。50mV测不了。测试信号为电压型传输,0负载,若使用很低电压输入,那么分析软件也需要在算法中将电平补充到它的参考值。无论失真度还是dB信噪比,它都是在比一个标准信号值和背景噪声之间的关系。而用极低电压测试反而会掩盖随着输出电压高低而同步变化的噪声,这正是-6dBFS和-12dBFS测试方法会掩盖非常多问题的根源,这种事情从我们开始测试以来见的太多了。没有任何理由让我们去遵循所谓工业常见的-6dBFS测法而放弃0dBFS的测试方法。


    当然,如果加负载测试耳放功放,因为不同电压大小当然也伴随着不同负载下电流的大小,即功率的差别,那确实是有很大差别的。

    第二,耳听为实。
    此帖使用MAC提交
    acwell修改此贴于2022.12.02 15:51:31
    ——详细阅读
    发表于2022.12.02 15:26:15
    21
    180.142.183.***
    180.142.183.***
    发表于2022.12.02 13:56:34
    20
    数毛确实应该升级下客观测试的测量设备了,在不同输入电平下,最后测量端的量化误差已经让不同设备测量结果最后那一点差异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了。这款平衡是假平衡,关心在常用测试的标准电压下(例如2Vrms,4Vrms,50mVrms)的客观测试才是比较需要且客观的。

    BTW,和8楼一样,作为数毛的老用户,从纠结买节奏坦克的小夜曲到最后买了乐之邦的02龙开始入坑,一直看到现在也一直看着数毛的听感描述作为一部分的参考。我见证着音箱评测的变少、大耳机评测的变少到现在有线耳机评测的变少,这表明发烧友这个圈子的变小。看着参数和耳放在数据上应当是良好的科学机在数毛的听感是那么差,确实就是狼叔说的指标和听感的连接和标准的问题了。当然追求的永远是自己的听感。
    另外,入了E1DA的ADC后,关于PCM转DSD的用处也被我否定了,MQA就更不用说了
    此帖使用Win10提交
    发表于2022.12.02 12:51:52
    19
    提示
    本贴可以匿名回复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9529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