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战!谈谈富士X-Pro1和佳能G1X的出现
春卷 于 2012.01.14 10:34:12 | 源自:春卷博客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7.00/42

正像色影无忌柯纳老师所说的,今年CES2012上数码影像主要是看三个产品:尼康D4、富士X-Pro1和佳能G1 X。尼康D4是用来和佳能1DX争夺2012伦敦奥运会的专业高速机,尽管性能强悍但对于普通影像爱好者而言距离稍远,且升级方向基本在我们预料之中,没有什么可以特别多说的。但富士X-Pro1和佳能G1 X却是那种容易带给人“惊喜”的机型,而且相对较低的售价也更符合我们并不算太充裕的腰包,因此,有必要认真的说一说。

先来看富士X-Pro1。关于富士的这款(无反光板)可换镜头相机,早在去年X-100刚推出的时候就有人提起。事实上,无论是媒体、消费者还是厂商自己都把X-100看做是富士重新杀入可换镜头相机市场的试水之作。在富士的X战略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之后,富士“从善如流”的听取民意推出可换镜头产品也的确是在意料之中的。关于这款产品,我比较关注它的感光元件、镜头、取景器等方面。

  • 首先是X-Trans CMOS感光元件。之前一直一直说这款元件能够实现“超过无敌兔”的画质。但在富士的官方新闻稿里,这句话成为了“分辨率表现上几乎能和通常的全幅传感器相媲美”。我认为这才是富士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只不过我们将这块APS-C感光元件太过神化。该元件最大的亮点自然是6*6随机排列的RGB像素结构——富士一直喜欢在感光元件结构上面独树一帜,而X-Trans CMOS尽管不是传说中的有机MOS,但这种随机结构带来的最大好处“不需要低通滤镜”倒是和有机MOS的开发目的殊途同归。很显然,少一层透镜将会在物理层面直接有效提升画质,而且这种随机RGB像素结构又特别类似传统胶片的银盐颗粒状态,这一切都让人对X-Trans CMOS的真实性能充满了期待。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对富士X-Pro1的画质还是有很信心的。其实道理很简单——富士X-100的画质就搞得很不错,无论是色彩、宽容度还是高ISO性能都是当下APS-C系统中最佳表现之一,而在换用了新感光元件和新EXR处理器Pro- 后,说画质没有提升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当然,我并不会真的认为富士X-Pro1的高感性能能超越无敌兔的表现,只要它能在1600w像素基础上实现比X-100更好一些的解析力和同等的高感性能,我就满足了!

    富士X-Pro1采用了很吓人的17.7mm超短法兰距。这个数字不但小于M4/3的20mm,也小于索尼NEX的18mm而仅仅比尼康1系的17mm略长,但你要知道富士X-Pro1用的可是大型的APS-C感光元件啊!从理论上来看,法兰距短无疑将会方便各类镜头的转接(目前富士尚未公布官方M卡口转接环信息,但应该没有问题)且有利于高分辨率的实现,不过过于深入机身内部的后组镜片也带来后焦距极短的问题——这将会造成画面边缘暗角和画质下降的负面影响。目前已知的情况是,富士将采用较大口径的后组镜片来解决边缘成像问题。但目前从富士官方来的资料中还没有提及这个问题,只是说将保证画面边缘和中心都有超高分辨率,这一点还有待于我们看到真机后再确认。

    我们非常喜爱的X-100混合式取景器也被沿用到富士X-Pro1身上,而且富士在新闻稿内还很煽情的说“取景是一种信仰”。当时我们曾经富士X-100因为是固定定焦镜头,所以在光学取景器上投射一个电子取景框难度不大。如今富士X-Pro1可换镜头后,取景器的亮框尺寸势必需要有大小变化以应对不同焦段的镜头。目前得到的信息是,这种变化可以根据换上的镜头自动变换,而用户也可以手动设置镜头焦距以调整取景器的放大倍率和取景亮框——这显然也是为各类转接头准备,但实际效果如何同样必须要看到实物才能清楚。希望这个取景器在光学状态下能够有足够大的显示面积,不要让长焦镜头的取经亮框只有“咪咪小”(沪语:非常小的意思)的一点点面积。

    另外,对于富士X-Pro1还有一些小细节可以说一下:

    1、这次机身顶盖和底座似乎是铝合金而非镁合金材质,而且其实大家都更喜欢X-100那种银黑两色的配色而非纯黑配色。不知道未来富士有没有银黑配色版本的富士X-Pro1推出。当然了,机身依然是Made in Japan且各类小配件依然是金属切削完成,工艺上没话说。体积方面的确略大了一点,看起来和徕卡M9一致,反正这玩意叫“微单”的确不合适了,在没有更好的名字(比如柯纳老师倡导的‘无反’)之前,还是先叫“无反光镜可换镜头相机”吧;

    2、之前有个关于富士X-Pro1手柄的传说,大家都误以为是单反那样的电池手柄,但实际只是为了增强手感的横向手柄,样子很亮骚,但机身体积已经挺大了,不知道大家是否还会继续为它添置这个手柄呢?好吧,我是肯定连手柄带遮光罩带皮套全套都要的。恩,就是为了亮骚!

    3、从富士X-Pro1的顶视图上可以看到焦平面标记位于机身中间位置,这对比X-100要向前很多。事实上,富士完全有可能把机身做的和索尼NEX一样薄(法兰距也要更短么!),所以未来的X-Pro新机如果是一个超轻薄的机身也是完全可能的。同样,由于机身厚度上还有很多富裕,未来机身采用可翻转LCD屏幕甚至是机身防震模块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接下来说一下佳能PowerShot G1 X。尽管当我看到佳能G1 X真的出现时内心很高兴甚至有些激动,但想要说的其实就只有一句:“这才是我心目中的佳能G系列!!!”

  • 如果你看过我过往对G12的评测就知道我对这个系列的感情很深。当年PChome星迁版主的佳能G1就是我所见过的第一台“专业数码相机”,而之后G2、G3、G5都是我特别钟爱过的机型。紧凑、金属、全手动机身加上大光圈高画质,是我对G系列的一贯印象,尽管其中似乎也有一段时间走过弯路,但G11、G12依然再次让我看到了佳能在消费DC领域的王者实力。然而,当微单尘嚣日上之际,佳能G系列的位置就变得尴尬起来。你想想,连新出的S100V都已经达到了如此的高画质高性能,G12的后续机不管在功能上怎么做都难以像过去那样吸引人了。出路只有一条——采用更大面积的感光元件!

    佳能当然是不愿意G系列干扰到自己单反产品线的销售的,所以我们预期新G的感光元件尺寸可能并没有APS-C那么大;同时佳能肯定也不会遵循M4/3规格,这岂不是为竞争对手张目?所以比较“合理”的方式是采用一块比常规消费DC元件大一点,比M4/3小一点的新规格感光元件。恩,就像是尼康1系统所用的那样。

    然而,佳能还是让我们大跌眼镜。的确是新规格,但尼玛1.5寸元件的面积居然比M4/3还大一圈啊!好吧,我们只能说,佳能算你狠!配合这款新元件的佳能G1 X镜头规格显得比较保守,看起来一方面是为了给以后后续产品留出余地,另一方面也是要确保画质。毫无悬念,我现在就可以判定佳能G1 X的画质将会是今后一段时间能不可换镜头中的最高水准(谁让人家大底呢?),只是对于这款产品的定位将如何界定呢?

    再把它列入消费级别旗舰DC一栏?这岂不是对其他采用常规面积感光元件的产品很不公平?把它去和各类可换镜头相比比较?但是不可换镜头的特性又让它在扩展性方面显得有些吃亏……唉,乱战啊!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69.197.***.***
    069.197.***.***
    30
    春卷老师写到后面就把前面提到的富士X100忘了,果然对G系列情有独钟
    发表于2013.03.13 11:50:11
    29
    126.205.***.***
    126.205.***.***
    说实话我不觉得现在的RX100画质比G1X差...
    此帖使用iPhone提交
    发表于2012.12.23 20:14:30
    28
    03
    微单的出现,最主要不是因为技术的进步,主要是因为相机产业受到手机行业的冲击,逼着NC外的厂商,通过其他方法融入或发展可换镜头相机领域,微单是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概念,接着技术上也跟进调整改良。所以,我们看到,相机的技术并没有因为微单的出现而有惊人的改变,改变的是市场,是玩家们市场格局的变化,是市场份额的变化。从产品本身而言,单反的成熟度比微单好多了,最重要是镜头群规模大多了(当然一改挤牙膏的作风是微单带来的好处),单反在长期一段时间内仍然是理智之选。
    发表于2012.10.30 13:58:22
    27
    014.204.057.***
    014.204.057.***
    发表于2012.07.13 11:07:24
    26
    110.232.041.***
    110.232.041.***
    发表于2012.02.04 19:53:09
    25
    我有G12,虽然感觉G1X没有G12外形那么好看,但是对G1X在感光元件上的巨大升级很是期待!
    发表于2012.01.22 18:36:01
    24
    077.101.165.***
    077.101.165.***
    发表于2012.01.20 21:58:00
    23
    03
    佳能不好意思拾人牙慧只好“创新”——不换镜头。

    富士越来越高端。
    发表于2012.01.16 23:14:00
    22
    183.093.198.***
    183.093.198.***
    发表于2012.01.15 13:27:01
    19
    03
    G1X相对于G12确实是革命性的进化
    发表于2012.01.14 22:34:16
    18
    03
    消费者会怎么选择,只有天知道
    发表于2012.01.14 22:06:55
    17
    03
    发表于2012.01.14 21:55:34
    16
    03
    发表于2012.01.14 20:11:51
    14
    03
    佳能此举印证了其高管之前的发言和思考:微单类相机是不是一定要有可更换的镜头?
    画质第一,然后尽可能将机器做得小巧。不用太顾及感光元件大小对相机分类的影响。富士推出X100后,让佳能深化了思考。这或许在将来会重新定义消费级相机的形态。
    目前的微单,还缺少镜头群的支持,玩老镜头又太需要技术,而尼康的新品有让用户烧镜头的嫌疑。佳能的G1 X大概会引发某种回归式的探索,不是每个人都需要镜头,类似理光GRD系列的理念或许会得到部分厂商的回应。
    发表于2012.01.14 19:01:16
    13
    03
    DC就是为了便携性之下具有相对的高性能,但是微单的出现却打破了这种规矩,而配备长焦的微单,还不如拿着单反好用,真正摄影的人,不在乎那点体积。
    自用60D,无鸭梨。
    发表于2012.01.14 18:14:49
    12
    10
    APSC,至今哪一家也没有可以媲美全画幅的镜头配置,性价比其实比全画幅还差得多,只有那些不伦不类的副厂在尽可能不骗钱的水平上,推出一些不得不选择的产品。现在能谈得上有比较完整镜头群的,似乎只有M43一家了,可惜不是43。我个人突然顿悟,普通用户,还是不推荐折腾微单了,除非不打算买镜头升级。
    发表于2012.01.14 16:44:31
    1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4516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