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舒爾SRH1840耳機的這篇測評因為某種原因跳票了,但相信我們,這次跳票是非常值得的。SRH1840雖然發布于六七年前,但仍然是目前舒爾頭戴式耳機在售的旗艦型號,國內行貨售價4000元人民幣以上,美國官網報價374美元[499美元優惠后],當然網路上還有不少不到1000元人民幣的詭異假貨。感謝網友提供送測樣機,這只樣機經核實應該來路沒有問題。
以舒爾SRH1840為旗艦的頭戴式耳機在大概2012年前后上市,在個人消費耳機領域舒爾仍然保持著多年來更擅長動鐵入耳式耳塞的品牌形象,頭戴式耳機豐富了舒爾的產品線,但這幾款頭戴式耳機的知名度不算太高,肯定遠不及舒爾的SE535、SE846等多單元動鐵耳機。
SRH1840耳機外觀沒有太多需要描述,包裝也相當簡潔,標配了兩根耳機線,和額外的一套天鵝絨材質的耳墊。耳機左右聲道分別入線,使用了MMCX的卡扣,可是接插部分結構要內嵌深入進去,所以入耳式耳機一般MMCX插頭應該很難適配[順便說一句,網友送測那根第三方耳機線,聲音更為舒展,表現不錯]。SRH1840揚聲器單元直徑40mm,釹磁鐵磁鋼,使用典型的開放式設計,從耳機單元外側可以看得很清楚,官方標稱SRH1840的阻抗為65歐姆,但靈敏度稍偏低為96dB SPL/mW。耳機的頭架最大尺寸并不大,頭架頂部使用了兩條輕量化處理的樣式,耳機的整體重量很輕,只有268克,直觀使用感受似乎更顯得輕一些。
我們收到網友這只SRH1840已經半戰斗成色,所以估計用了不少時間,我們簡單煲機大概200小時,煲機時候試聽了一下讓我們忽視了這款耳機的實力,也導致了前幾天測評的跳票。SRH1840這只耳機初聽起來毫不張揚,高頻解析力也不出色,中低頻味道相對清淡,感覺像是一個更為中性的K701.然而,當我們給SRH1840搭配上大功率的耳放,你會發現它的潛力被激發,讓我們想到了照片中的最老版本的森海塞爾HD580。當時試聽手邊沒有準備HD580,所以決定跳票進一步對比。HD580沒有常備使用,一方面是因為HD580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沒什么參考意義,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這支HD580內部接線柱有些接觸不良,使用起來不太方便。
到底是什么裝置激發了SRH1840呢?享聲MR1夠不夠?Monitor 09 Plus夠不夠?由于我們沒有適合SRH1840使用的MMCX平衡耳機線,所以MR1和Monitor 09 Plus的耳機輸出都不能喂飽SRH1840,大體表現主要是中頻和低頻的動態遠遠不是最佳狀態,聲音比較飄,不扎實。而在節奏的B-HP耳放下,II檔+6dB增益下[前端需要降低輸入電壓],SRH1840達到了最佳狀態。決定跳票的時候,也正是在B-HP耳放下找到的感覺。而后來才決定對比MR1是否合適,但發現在MR1下SRH1840還是過于單薄,和HD580相似度較低;但在B-HP下,大動態下的穩健表現開始有了幾分HD580的味道。
對比了一下inner-fidelity的客觀測試數據,它們沒有早期HD580的數據,只有后期單元上改印HD600字樣后的HD580版本,但幾項瞬態數據和SRH1840確實有幾分相似。
下面測試全部基于Monitor 09平衡輸入至節奏幻想曲B-HP耳放[更換1980年NE5532運放前級]。對比耳機選擇AKG K701和森海塞爾HD580。我們為什么沒有選擇比K701更新的耳機,甚至沒有使用HD650?一方面,SRH1840的細節、動態等硬素質肯定沒有K812這樣級別動圈耳機好,另一方面,HD650的風格也和SRH1840有很大差別。選擇K701,是因為可能大多數SRH1840用戶在沒有搭配足夠大功率耳放下,這個耳機表現清淡的真有幾分像K701。而選擇HD580,也是因為在很好的發揮下的SRH1840,有了HD580大氣的味道。
【注:Soomal 2018年對耳機評級的權重有所調整,在年度總結中已經談到。目前暫行“綜合評級”和“條件評級”,兩套評級。綜合評級和過往Soomal評級權重一致;條件評級:會更多考慮到第二條、第三條等多條耳機用戶選擇時的因素,加大品牌、外觀、情懷、功能方面的權重,加大在聲音表現方面的特色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