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們從iBasso DX200的拆解來看看它的內部結構和相關硬體實現的功能。從拆解來看,DX200因為配置了大熒幕而帶來了較大的機身,所以內部空間也允許安放一塊比較大容量的鋰離子聚合物電池,電池標稱容量為4400mAh/3.8V。
DX200的主機板布局如圖所示,主控晶片上文談到是瑞芯微的RK3688處理器,而旁邊有64GB的Flash提供內部存儲空間,系統記憶體為2GB。在無線網路模塊方面,DX200可以支援5G頻段的Wifi,支援802.11ac/n/g/b,這個配置在隨身聽中同樣屬于高配置。在訊號強度良好的前提下,5G頻段Wifi支援其實對DLNA下播放高清音頻有很大的作用[雖然理論頻寬2.4G的802.11n已經足夠,但實際使用還是5G的更穩定,有線LAN更好]。
在DX200主機板靠一側可以看到放了兩顆ESS的ES9028PRO DAC晶片,在時鐘基準晶片上,iBasso官方稱DX200使用的是Accusilicon[友情提示,官網拼寫錯了]的高精度晶振。
不過在USB功能方面,DX200則比較直接的使用了最新的XMOS X-core UX208晶片,配合Thesycon的驅動實現USB DAC的功能。這個功能下的音質測評我們將在下一篇測評中談到。由于模擬輸出部分的運放晶片被打磨,所以如圖所示,看看就好。DX200的Lineout和3.5mm非平衡耳機輸出,均提供了3Vrms的電壓輸出,而2.5mm平衡輸出提供了6Vrms的電壓輸出。
在如上硬體系統支援下,DX200可以提供最高PCM 24bit/768kHz和DSD256的解碼,在USB DAC模式下同樣可以達到這個標準。而在常見音頻格式的支援方面,似乎沒有必要詳細介紹了。但目前V2.0版本固件不支援2GB以上單個檔案的FLAC的分曲功能。
DX200的與眾不同之處再次由強大的性能所匹配,DX200在V2.0以后固件支援DST壓縮的SACD-ISO格式。
DST的SACD-ISO檔案一般是大尺寸內含了雙聲道和多聲道兩套音軌的SACD原盤檔案,所以在目前隨身聽乃至臺式ARM核心的數字播放器上都很少能夠提供支援解碼的。即便在X86處理器的電腦上去播放DST格式的SACD-ISO,也很容易看出來CPU占用率以及不同音效卡USB驅動程式不同,帶來的解碼和響應速度的不同。確實需要消耗不小的系統資源。而DX200是可以提供DST格式ISO解碼的,不過在V2.0固件下播放DST的SACD ISO時切換歌曲偶爾會略有卡頓,幾率不高。
此帖使用NOKIA X6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