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了各類可換鏡頭數位相機的特點后,您是否已大致明確了自己的選購方向?當然,可能還有一些細節上的指標和參數會讓初學者感到困惑,本篇我們將集中解答關于圖像傳感器的四個問題:畫幅大小有什么講究?究竟該選擇多大畫幅的可換鏡頭數位相機?取消低通濾鏡能帶來什么好處?DxOMark的圖像傳感器評分靠譜嗎?
畫幅大小有什么講究?
首先解釋一下什么是“畫幅”——對于數位相機而言,“畫幅”其實就是機身所用圖像傳感器有效感光面積的尺寸。行業內以傳統35mm規格單張膠片尺寸[約36mm×24mm]為標準,稱之為“全畫幅[全幅]”,圖像傳感器大致等于該尺寸的即為“全畫幅[全幅]傳感器”。按照膠片時代的習慣,大于全畫幅的稱之為“中畫幅”,更大的叫做“大畫幅”。目前新一代無反相機所采用的中畫幅傳感器尺寸約為44mm×33mm,富士公司為了讓消費者了解中畫幅的尺寸其實比全畫幅更大,因此制造了一個所謂“超級全畫幅”的概念,所指的實際上是中畫幅。除了全畫幅、中畫幅之外還有1/2.3英寸、1/1.7英寸、1英寸、4/3畫幅、APS-C畫幅[尼康稱為DX畫幅]等規格,它們的具體尺寸比例如下圖:
畫幅大小與成像畫質也有一定關系。傳統的觀點認為,成像面積大的優勢能夠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可以在傳感器上容納相對更多的畫素點,用以增強圖像的輸出解析度;二是可以通過限制畫素總量讓單個畫素點占據較大的面積[畫素點之間保持較大間距],減少彼此之間的干擾,進而獲得相對更好的畫質。而新的觀點認為,在傳感器上安排相對更密集的畫素點雖然會導致高感光度下的噪點增多,但噪點也會隨著解析度的增高而變得更細小,加之相關技術的進步,某種程度上超高畫素引發的噪點并不會影響圖像的整體視覺效果,只是對鏡頭的解析度要求更高了。
綜合起來看,如果追求畫質,選擇較大的畫幅應該是相對保險的方案;但很明顯,感光面積大僅僅意味著“先天條件”好,實際效果如何還要看廠家的技術水準;數字成像發展到今日,“后天設計”能力的高低對最終畫質的影響非常明顯。某些情況下,畫幅的優勢的確會帶來更好的細節表現力和高感純凈度;但某些對比中,也出現過“小底”比“大底”成像更出色的反例,“底大一圈壓死人”的觀點顯然是不全面的。
究竟該選擇多大畫幅的可換鏡頭數位相機?
在了解了上述這些常識之后,在面對不同規格的畫幅時,我們又該如何進行選擇呢?這要與您中意的產品類型結合起來考慮——如果決定購買新一代的數位單眼或單電,那么目前只能在全畫幅或APS-C畫幅中二選一;如果您決定購買無反[包括類旁軸],則可在1英寸、4/3畫幅、APS-C畫幅、APS-H畫幅、全畫幅甚至中畫幅等規格中進行取舍。
全畫幅和中畫幅看上去很誘人:一方面,無論是走高畫素高解析度路線還是走高感光度路線,全幅和中幅傳感器感光面積的先天優勢都能得以體現;另一方面,全幅機、中幅機作為各大品牌的高階形象代表,廠家為其搭載的傳感器應該能夠代表當時的較高水準。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采用全幅和中幅傳感器的數位單眼相機存在機身笨重的問題,再加上鏡頭的份量,對使用者而言是一個不小的體力負擔;而全幅無反(如索尼的A7系列)和中畫幅無反(如富士的GFX和哈蘇的X1D)則相對要輕便很多。當然,不論是單眼還是無反,全畫幅和中畫幅機型的售價都比較高;如果您并不介意這一因素,那么直接上全幅甚至中幅,倒也不失為一個簡單有效的選購方案;不過我們還是要善意地提醒一下——攝影歸根結底是一門光影的藝術,很多時候光線條件、參數調整比器材檔次更重要,如果您認為擁有全畫幅就等于一定出好片,結果可能會令您感到失望。對于大部分普通消費者而言,在新一代采用4/3畫幅、APS-C畫幅傳感器的產品中,有不少型號能夠獲得便攜性和畫質的良好平衡,擁有更好的投資報酬率。
前面我們談到了畫幅與焦距的關系、談到了等效裁切系數,所謂半幅相機“虧廣角、賺長焦”之說也是由此而來的。其實這種講法是指在APS-C畫幅單眼、單電機型上安裝全幅鏡頭后,視野范圍發生的變化;譬如一支尼康24-70mm的標準變焦鏡頭在APS-C機型上呈現的視野等效全畫幅下的36-105mm。但其實大家不必為“虧廣角”而顧慮,因為各家品牌都會為自己的非全畫幅體系開發專用的超廣角鏡頭,譬如索尼的E 10-18mm、松下的7-14mm就屬于此類產品,它們的等效焦距分別相當于全畫幅下的15-27mm和14-28mm,都擁有不輸于全幅超廣鏡頭的視覺沖擊力。
我們通過下面這張表格匯總了各品牌、體系小幅交換式超廣角鏡頭[廣角端等效焦距在20mm以下,不含魚眼鏡頭]的型號。
不過各家的小幅超廣角鏡頭價格差異還是比較明顯的,其中屬佳能最為厚道——他們在2014年5月推出的EF-S 10-18mm f/4.5-5.6 IS STM售價只有2000元人民幣左右,畫質表現也相當不錯,堪稱是目前投資報酬率最高的超廣角鏡頭。對于要求不是特別高的風光、建筑攝影愛好者而言,用這個鏡頭搭配一臺佳能的APS-C畫幅數位單眼無疑是非常實惠的選擇。
小結:
近年來,市面上出現了越來越多取消了取消低通濾鏡的可換鏡頭數位相機,相比搭載低通濾鏡的機型,其優缺點何在呢?優點很明顯——成像銳度可以明顯增強,細節表現力更好;而缺點也很明顯——容易產生不規則的摩爾紋[如下圖所示]。
DxOMark的圖像傳感器評分靠譜嗎?
作為消費者,當然希望能夠了解不同相機在畫質表現上的水準高低,而法國圖像處理軟體商DxO公司發布的DxOMark榜單恰恰提供了這樣一個比較的途徑。DxO拋開不同傳感器在解析度指標上的差異,從色深、動態范圍和低照度ISO三個方面對數位相機的畫質水準進行測試,形成可互相對比的量化數據,綜合后再為每一款產品打出一個總評分。隨著這份榜單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如今幾乎每一部重量級新款數位相機的DxOMark評分都會引發廣大愛好者的熱議,同時也伴隨著各種各樣的爭論,譬如佳能的產品在DxOMark的評價體系中得分普遍偏低,就讓不少人對DxO的公正性提出質疑。那么DxOMark的評分和排行究竟靠譜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