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11这一代至今没有Pro机型,大概是因为一加的品牌定位变了,现在的一加是“OPPO旗下主打性能的先锋品牌”,没有以前品牌独立运作时,对旗舰机型那么强烈的需求。正式合并之后,一加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技术资源,最典型的莫过于影像算法的支持,现在的影像子系统的竞争非常激烈,成为了顶流体量的玩家才能参与的战局,一加背靠大绿厂,可以大大的降低开发成本。
摄像头
一加11采用后置三摄像头设计,由主摄、超广和2X构成。主摄采用索尼IMX890感光器,镜头等效焦距24毫米,光圈F/1.8,集成光学防抖。IMX890尺寸规格1/1.56英寸,总像素约为5000万,四合一输出1200+万像素,IMX890在硬件指标上和IMX766非常接近,所以不少人认为IMX890就是IMX766的马甲小改款。另外还有2X和超广,分别采用索尼IMX709和IMX581感光器。2X等效焦距约50厘米,镜头光圈F/2.0。超广等效焦距约为16-17毫米间,镜头光圈F2.2。镜头布局还是集成了上一代的设计,白色的“镜头”是LED闪光灯,和其他三枚摄像头呈现田字形排列。
一加也有传统影像大厂的合作伙伴,那就是哈苏,合作深度再次加深,一加11支持哈苏XCD镜头的虚化风格模拟。在合成计算上,也开始使用RAW来作为基础素材,这能够大大的改善合成质量。
对焦
一加11具有迅速的对焦速度,结合成熟的预对焦算法,可以提供快速流畅的对焦体验。一加11具有常见场景的对接逻辑优化,它会对中宫区域优先就近对焦,这种对焦逻辑优化可以明显改善近拍场景时的体验,对于习惯三分法构图的用户,这类优化是对焦好不好用的关键。一加11能够正确的识别人物正脸、侧脸,佩戴口罩墨镜也不会有明显影响,人脸识别成功后,会启动自动人脸对焦,焦点落于人物面部。一加11对于雕像类的人物面部识别良好,也不会因为扩大了识别范围而出现大量的鬼脸现象。
一加11实际使用中,仍然会出现很小概率的对焦失败实例,对整体影响很小。如果分析对焦失败案例,会发现,逆光场景出现问题占比较高,或者失焦或者焦点不符预期,这是传统bug了。
测光
相比上一代的一加10 Pro,一加11在测光方面小有进步,在大部分晴天场景中,可以提供准确的测光值,强光场景中的浅色物体,例如古建筑中常见的汉白玉构件,发生溢出的概率更低,即便溢出,溢出程度也更少。弱光场景里,如果点光源较多,而浅白色区域正处于点光源的照射范围内时,可能出现明显溢出,在大部分典型的夜景场景中,一加11表现稳定正常
一加11的人脸对焦优先触发的同时也会触发人脸测光优先,保证人脸曝光正确,然后使用HDR来保证场景其他区域不出现明显溢出。相比上一代,一加11在人脸测光优先模式下的测光稳定性有了一定改善。
机内锐化确实比较明显,尤其是2x时面对密集纹理时,画面整体会显得纹理感过强,画面显得很“脏”。广角在充足光线的场景下表现尚可,但其余场景下的成像确实禁不住细看(图片放大之后的解析力实在很差)。
但在相同价位的影像同级比较,性价比确实还不错了。当时在v家和一加间抉择,还是更喜欢这种出片不会过于饱和,成像色彩相对温和的算法。
此帖使用Win10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