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的肖松
阿果 于 2019.06.25 19:38:41 | 源自:北京日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0.00/0

与好友谈起音乐家中起初学法律,后毕生奉献给音乐的人物:舒曼、柴科夫斯基、西贝柳斯、夏布里埃、斯特拉文斯基、肖松……世上因此少了几个“文艺范”的律师或法官,却更壮阔和深邃了古典乐的海洋。

2019年是法国作曲家欧内斯特·肖松去世120周年。照片上看,肖松的半张脸都隐在大胡子中,只露出饱满的额,与眉宇间的忧郁神情。

肖松是音乐家中少有的富公子,法国有一条街至今还以他祖父的名字命名。肖松的不幸来自于两位早逝哥哥的影响,他们一个活了22岁,另一个只活了6岁。肖松出生时,父亲已50岁。虽家境富有,但他的童年是在紧张压抑的氛围中度过的。因为父母担心他身体不好或发生意外,年少时,肖松一直在家中接受教育。肖松曾说:我的童年是在孤单和哭泣中度过的,没有兄弟和姐妹,没有朋友。我真是孤独,没有人帮我放松下来,哪怕去旅行,我总是带上我的忧郁一起前行。

如影随形的忧郁,让肖松的作品犹如林中恰到好处的暗,光影斑驳,丰富了作品的层次。

像肖松这般倾向于表现情感和情绪的作曲家,他的音乐很适合静静听。D大调钢琴、小提琴与弦乐协奏曲四重奏,弦乐的背景下,小提琴与钢琴蕴藉着丰富的情感和幽邃的情绪,强弱变化丰富。肖松善于抓住情绪动荡紧张的瞬间,代表作《音诗》,我每次听,都如同脑中有一场冲突强烈的戏剧。短短16分钟的单乐章作品,小提琴如多情女子情弦激颤,节制的热烈,缠绵的旖旎,以及灵魂深处的迷离不安。

法式典雅的和声和印象派的扑朔迷离,是肖松独特的音乐元素。传说,肖松写这部作品是受屠格涅夫的小说《辉煌爱情之歌》启发,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女,梦中被一把有魔力的小提琴诱惑。也是春倦小憩?酷似《牡丹亭》“惊梦”一折,“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最后小提琴将自己消隐在乐队中,音乐摆下的迷魂阵,瓦解了,只留下微茫的情绪。

肖松乐善好施,资助过不少贫困的作曲家。青年时代与很多艺术家成为了好友,德加、弗雷、马拉美、伊萨伊等,都经常在肖松家聚会。音乐创作让肖松求得精神解脱并得到人生升华,只是旦夕祸福世事难料——1899年肖松44岁的某一天,在位于里梅的庄园里创作弦乐四重奏时,他骑自行车外出,撞上了一堵石墙,不幸丧命。

肖松的作品只编到30号,一生创作不多。这与他压抑不自信的性格有关,也是殁于壮年所致。但在从弗朗克到德彪西近百年的法国音乐史中,肖松得以相辅相成,彼此补益,是传承也是纽带。对法国音乐的推动和发展,肖松的作用不可低估。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7477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