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田光子:我必须弹出乐曲本质的声音
贾晓伟 于 2018.04.28 11:53:46 | 源自:深圳特区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6.67/20

榜单容易引起关注,也会惹来是非。有谁没谁,让人猜度做榜者的趣味与用心。2016年英国一家古典音乐电台评出25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家,1948年在日本出生的内田光子榜上有名。这个榜单是作曲家与演奏家一锅烩,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拉赫玛尼诺夫都在其间,这种并列法自然争议连连。女钢琴家有克拉拉·舒曼、皮尔斯、阿格里奇与内田光子,估计问题也不少,拉罗查、哈斯姬尔、图雷克等大师怎么安置呢?对榜单看一眼会心一笑就了事,不可当真。据理力争与据理痛争,更显得荒唐。

内田光子2009年加入了英国籍,并被女王授予爵位,不知是否是英国电台选入榜单的原因之一。我们知道她的名字,最早是从听莫扎特开始的。她在飞利浦公司录制了系列莫扎特作品的唱片,奠定了一流钢琴家的地位。唱片封套上通常是她极其脱俗的面容,有一点忧郁的神情。不过演绎莫扎特作品的大师如过江之鲫,内田光子能有一席之地已经难得。她参加过几次钢琴大赛,都没取得头名,赢得的好评,更多来自其对作品的钻研。就像她自己说的,要弹出乐曲的本质,揭示深处的意义,对莫扎特的演绎就是研究与探索的结果。从1980年代开始,她近十年在莫扎特的音乐里盘桓,寻找乐曲里的平衡感(从1983年到1987年,录制了《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与拉罗查的温暖与哈斯基尔的妙意相比,内田光子的莫扎特在感性与控制力上有独到表现。1990年代她在美国开演奏会,一连五场把莫扎特奏鸣曲全部演了一遍,算是对十年研习的总结。

除了莫扎特,舒伯特也是内田光子的另一个演绎对象。她弹奏的舒伯特曾得过大奖,也由飞利浦公司制作与发行(唱片封套是白底,人像用的是黑白照片)。那时与她不相上下的钢琴家是布兰德尔,他与内田光子的舒伯特都风头强劲。记得1990年代,对同一部作品的不同演绎比较,是北京发烧友聚在一起的乐事。当然人见人殊,究竟在听觉世界里内田光子好,还是布兰德尔略胜一筹,没有定论。英国电台25人的榜单里有布兰德尔,可见两位大师的难分伯仲。

我近来听内田光子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三十、三十一与三十二,以前听她的莫扎特与舒伯特,完全忽略了贝多芬。这张唱片录制于2005年,是内在精神化的贝多芬,深刻,独特,充满君临天下的气势,甚至可以媲美吉列尔斯的演绎(他的贝多芬奏鸣曲唱片,一直是乐迷首选)。

  • 从前人们把巴赫的键盘作品称为“旧约”,贝多芬的奏鸣曲叫做“新约”,是对两位大师敬重,以时间的先后称呼。内田光子弹奏的贝多芬,有一种超越感,充满宇宙精神,是星空里的抽象表达。那个充满力度与对比的贝多芬不见了踪影,怒火与烟雾已被剔除。我不知内田光子改造的这个贝多芬是否准确,但更大的空间感,更深入的精神呈现,让贝多芬的影子从对抗走向和解。

    这也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一直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抗拒者,对世界与他人的不完美深感痛苦,晚期的奏鸣曲是否真的达到了和解的境地,一如他的“欢乐颂”里那种对人类理想主义的乐观想象?内田光子演绎的贝多芬,悲痛被深深地抑制,星空似乎打开一座隐秘的门,让他进来。这个难以驯服的巨人平静了,开始自然地听命时空的运转与浮沉。

    在关于贝多芬的一部电影里,结尾响起“欢乐颂”的音乐,画面从童年的贝多芬开始。他从屋子里跑出来,跟随旋律越跑越快,最后在一片水流前停下来,然后躺入水流,在满天星光下听闻大合唱激越唱起。内田光子的贝多芬,让人想起的是晚年贝多芬在交响乐、四重奏、钢琴曲里的崇高情怀。这是她对贝多芬的理解。

    贝多芬五十七岁去世,不同时期的创作心境只有与他年龄相近时才能领悟。内田光子录制唱片时也是年近六十,而理解伟大作品的内涵,有时需要时间沉积。这是不可超越的事情。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3258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