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君子韩中杰
蒋力 于 2018.04.21 16:02:21 | 源自:北京日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10

2018年4月3日以98岁高龄谢世的指挥家韩中杰先生,是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乃至中国交响乐发展的见证人和亲历者。韩先生不善交际,不愿接受媒体采访,所以他的事迹也很少见诸报端。就连以往他指挥的音乐会,都避免突出宣传个人,屡屡强调交响乐的演出是个整体、而不是指挥家个人的事。我从初当记者,到后来与李大爷(德伦先生)密切走动(韩先生时常在旁),甚至到黄亭子韩家拜访,和韩先生的女婿温兄成为朋友,与韩先生的接触偏多,但也很难进入访谈状态,只能从晚辈角度关注着他的谦谦君子式的举止言行。

中央乐团曾出现过四大指挥,按年龄排列依次为:李德伦、韩中杰、严良堃、秋里。去年6月纪念李德伦百年诞辰音乐会,韩先生已无力挥棒,坐在轮椅上被李心草推上台去,不无伤感地对观众说:“乐团的老哥四个,就剩我一个了。”

李德伦、韩中杰二位,以交响乐指挥为主,又被称作“双子星座”。《李德伦传》中讲到一个细节:十年浩劫中,从“牛棚”出来又未安排工作的二位,自己找的工作竟是修自行车。两人先是在车铺“见习”数日,然后把李家的一辆飞利浦旧车拆散,又重新组装起来,为的是备一份谋生的手艺。后来韩先生重新得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到芭团指挥舞剧《红色娘子军》。1996年,李德伦撰文《我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为在中央乐团基础上新组建的“国交”欢呼,韩中杰则担任了乐团业务考核的评委主任。次年初,乐团安排二老同台指挥的专场音乐会,韩先生指挥的曲目是李斯特的《前奏曲》和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一交响曲》,李先生指挥的曲目是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那真是交相辉映。

2001年李德伦去世,7位指挥家参加的追思音乐会上,韩中杰最后登台,指挥了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的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虽只一个乐章,但却深深表达出他对老友的尊敬和怀念。那也是韩先生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次指挥。

  • 说到对韩先生指挥的印象,还要提到1991年3月他指挥的王西麟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其中的《第三交响曲》,技法之难对指挥家不啻于“折磨”。虽说韩先生难免有手足无措之片刻,但还是有惊无险地挥了下来。在那一代指挥家中,他是指挥中国作曲家新作首演最多的人。指挥新作品当然不如指挥经典作品那般讨巧,但韩先生对这些从不计较。韩先生是吹长笛出身,改行指挥后仍似难舍旧业,排练和演出时,时常会出现吹奏管乐的口型。我等观众届时亦会会心一笑——又暴露专业了。

    韩先生去世当夜,作曲家郭文景在朋友圈中发声:“31年前,我还是青年作曲家时,他指挥过我用‘十二音序列’手法写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这样的老一辈指挥大师首演这种离经叛道的‘新潮音乐’,是非常罕见的。因此,我一直对他心怀感激之情。我现在眼睛花了,写谱子很费劲。31年前韩先生67岁,眼睛应该也花了,可他竟然在我手稿总谱里发现了我的笔误!他准备得非常仔细,我在排练中感觉得到。这是他第一次指挥无调性音乐,这部作品对当时的中央乐团也是陌生的,但排练进行得很顺利。进行得很顺利,是因为他有很多担心。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好人!”

    有人看后附言:“深深的体会。”此人名张正地,现中国爱乐乐团的双簧管首席,当年中央乐团队伍中的小弟,当时坐在他旁边的李学全、章棣和、张仁富、刘琦等人,都是乐团上一辈的铁杆骨干。我回文景兄言“当成文”(他是可以写点文章的人),他用家乡话答我:要的!

    韩先生80岁前,专心撰写了数十万字的回忆录,其中部分章节曾在《音乐周报》连载。我读后深感受益。遗憾的是这部回忆录至今未能出版。老先生倒也坦然,他说:“出不出,不是我的事,我把该写的都写出来了。”此事谁可接手,促成其出版?该是对先生的告慰。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9344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