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影系列:一场盛大而绝妙的反讽
李梦 于 2018.01.25 15:00:01 | 源自:北京日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0.00/0

如果不是两年前朋友邀我去看《王牌特工:特工学院》,我恐怕会错过科林大叔继《国王的演讲》之后的又一场好戏,也就见识不到影片结尾处那个刺激畅快、一气呵成的“爆头”场景了。

最近重温此片,反复看了很多遍“爆头”段落,每次都觉得刺激极了。别担心,我没有暴力倾向,只是单纯觉得这部糅合冒险、动作与奇幻等元素的喜剧电影好玩又过瘾,塞满众多反讽、夸张与影射的元素。借由结尾处的“烟花式爆头”段落,影片引得观者抵达一种无比亢奋的状态中,宛若跟随剧中一老一少两位王牌特工,完成了一场拯救世界的壮举。

片中,邪恶的亿万富翁瓦伦丁为实现自己统治地球的梦想,拉拢政客名流,在他们脑袋里植入足以摧毁自由意志的芯片,并将他们带往一处安全岛,等到地球上其他在瓦伦丁眼中劣等且卑微的族群因自相残杀而灭绝之后,再由这些所谓的精英出场,重新厘定地球上的游戏规则。依照大片的惯常叙述,坏人坏事终究不能得逞,正义与良善终将胜利。当瓦伦丁的阴谋被科林大叔精心培养的年轻特工戳破后,芯片失效,安全岛上所有名人政要的脑袋相继爆开,绽放如烟花,绚烂缤纷,看得人瞠目结舌。能将如此血腥暴力的场面拍出这样不循常理又不乏黑色幽默的风格,导演马修·沃恩应该动了不少脑筋吧。

  •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爆头”场景出现在片中时,配乐竟是英国著名作曲家艾尔加的《威风凛凛进行曲》第一首。“威风凛凛”系列一共有六首,绵延三十多年创作完成,第一首写于1901年。我们常常在欧美学校的毕业典礼或大型庆典活动上听到它,熟悉寻常到被人冠以“英国第二国歌”的名号。这首知名曲目在电影中亮相,一来其节奏鲜明果决,与影片推进的节奏两相应和;二来旋律中原本庄严端正的意味被电影中的狂欢式场景消解,仿佛一场盛大而绝妙的反讽。

    按照艾尔加传记作者罗伯特·安德森的话说,“进行曲”这一曲目样式在这位二十世纪英国最富知名度作曲家的全部创作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说人们一提到圆舞曲总会想到施特劳斯家族的话,那么进行曲无疑是属于艾尔加的。英国作家兼乐评人萧伯纳曾称呼艾尔加为“贝多芬的英国继承人”,应是看重他作品反映出的积极向上的品性。的确,不论艾尔加的两部交响曲,或是金戈铁马的《安乐乡序曲》,又或是出现在电影中的《威风凛凛进行曲》,都是为表达一种胜利且昂扬的姿态。他的作品,特别是用明亮的D大调写成的第一首“威风凛凛”,用来鼓舞士气再合适不过了,无怪根据其旋律改写并填词的《希望与荣耀的土地》会成为英国国王《加冕颂歌》的最终章。

    电影外,英王加冕,艾尔加的进行曲无疑是应景之作,是锦上添花的。电影中,坏蛋瓦伦丁妄图模仿皇帝加冕,机关算尽誓要统领世界,却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配乐也偏偏来凑热闹,像是与片中主角开了一场不小的玩笑。同样的昂扬热烈旋律,出现在不同场景中,竟有如此迥异的分别,让人不得不佩服导演的巧思。不知艾尔加本人听闻自己那首伟大光明正能量的进行曲被如此“恶搞”,又该是怎样的心情?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3
    看完之后再来对比一下
    发表于2018.01.26 08:54:27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0193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