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影系列:离开,是否比留下更幸福
李梦 于 2018.01.09 21:32:49 | 源自:北京日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10

若让我列举“史上十佳爱情片”,梅姨与伊斯特伍德大叔主演的《廊桥遗梦》必在其中。初遇此片时,正是情窦初开年纪,眼见一段想得而不可得的悲剧爱情,怎能不随之感慨唏嘘?犹记得一见钟情的两人因世俗阻隔而被迫分别时,一场大雨倾盆落下,罗伯特开车向左,弗朗西斯卡坐在丈夫车中向右走远,从此分隔半生,虽思念,却再无相见。

坐在车上的弗朗西斯卡,好几次忍不住去碰那车门,想推开它,与男主角完成一场不管不顾的逃离,却忍住了。她有家庭,虽然她无法从操持家务中得到太多乐趣;她有丈夫和子女,虽然她无法与家人分享音乐与艺术的美妙。电影中,有个细节让人难忘:住在美国一座小镇上的农妇弗朗西斯卡正在为即将远行的丈夫与孩子准备晚饭,她一面在厨房忙碌,一面扭开收音机听音乐。当她正沉浸在歌剧《诺尔玛》的知名咏叹调《圣洁女神》中,丈夫和孩子们粗手粗脚地推门进来,声响很大,吓得她一激灵。女儿顺手调换了收音机的频道,咏叹调被美国乡村民谣代替。弗朗西斯卡皱皱眉,却没说什么。

这个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场景,细想却意味深长。弗朗西斯卡无法与家人分享聆听歌剧的妙趣,而这种隔阂或者说孤独,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何当摄影师罗伯特为拍片而路经小镇的时候,她会那么轻易地被罗伯特身上不羁且洒脱的艺术家气质吸引,进而爱上他,甚至想要抛下一切,随着他浪迹漂泊。咏叹调《圣洁女神》出现在片中,看似不着痕迹,却暗示了女主角的浪漫性情以及对于灵性生活的向往。甚至,若我们再想得深一些,电影中弗朗西斯卡与歌剧女主角诺尔玛,在性情及遭遇上亦有几分相似。

  • 《诺尔玛》(Norma)称得上是十九世纪意大利作曲家贝里尼最出名的歌剧作品,分为两幕,讲述女祭司诺尔玛在面对爱情与家国大义的冲突时,选择牺牲生命以护卫国家的故事。《圣洁女神》是剧中最为人熟知的唱段,出现在第一幕末段,正唱出诺尔玛矛盾与纠结的心情。这段近似内心剖白的唱段,不论在技巧抑或在情绪表达上,都颇为考验歌者的功力。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曾对此段落有经典演绎。她的嗓音如泣如诉,却不过度煽情,将女主角纠结、隐忍又哀伤的心绪唱得往复缭绕,袅袅不绝。诺尔玛唱罢此曲后,不得不面对一场痛苦抉择,诚如电影中的弗朗西斯卡,送家人远行后,转身竟邂逅这样一场惦念半生的无果爱恋。

    剧中的诺尔玛与电影中的女主角,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扮演了牺牲自我的角色。诺尔玛爱上敌方总督,为了成全爱人并护卫国家利益而毅然赴死,弗朗西斯卡呢,她明明可以趁家人远行时随罗伯特私奔,却选择留下来,回到乏味却熟悉的生活状态中,继续穿着她肥大的粗布衫,煎鸡蛋、煮饭、清扫门庭。如果说十九世纪的《诺尔玛》是宣扬女性解放与自主的范本,那么电影《廊桥遗梦》则为我们提示了女性自主的另一种可能:你可以选择,也理应承担起选择之后的结果。

    弗朗西斯卡做到了。从她选择留在这个家里的时候,她便将那段一生一遇的爱情埋在心里,很深,直至离世都不曾提及一字。年轻时不懂,总会替她惋惜,待年长几岁再回看,却忍不住问:若弗朗西斯卡真的离开,会比留下来更幸福吗?我找不到答案。其实这世上很多事,或许从来没有答案。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0224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