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老柴” 柴可夫斯基交响曲及管弦乐唱片推荐
刘雪枫 于 2014.10.13 19:50:05 | 源自:一财网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9.38/272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是父辈的最爱,也是我儿时的启蒙。听音乐的日子久了,伴随着愤青岁月的逝去,便开始对情感外露的“老柴”敬而远之。尽管从不把他当作最好的作曲家,但是对每一个能发现的版本兴致不减,此乃“情结”的余音,非理智所能左右。今年春节前在淘宝上的最后一次扫荡,收到货时发现竟然是一大堆的老柴,大有补近几年“缺空”之嫌,以至于把女指挥家阿尔索普指挥朴次茅斯交响乐团、佩特伦科指挥利物浦皇家爱乐乐团的版本都请回来了。然后便是集中数天的聆听,以至于把春节过成了“老柴音乐节”。现在回过头来梳理一番,便萌生推荐“他们的”老柴的冲动。

我开始有意回避“苏联”时期的录音,以为那时的诠释者才是把老柴大而化之并意识形态化的“罪魁祸首”。就所谓的“俄罗斯味道”而言,普雷特涅夫指挥俄罗斯国家乐团的交响曲全集至今我都以为是最具美感也最迷人的,不仅音色清晰明快,声音的厚度和饱和度都在许多经典录音之上,更重要的是,普雷特涅夫丝毫不受“苏联”概念的影响,敢于以唯美的声音追求和解构的织体重塑,将老柴的俄罗斯引向西方主义,也就是说,他将老柴神经质的悲愤或者闷骚男的憧憬,非常自然地转化为现代性的病态与颓废,倒使我想起一位叫鲍利斯·柴科夫斯基写的一部小说的气氛。

第二个全集版我想交给伊戈尔·马科维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将近二十年前遇到过PHILIPS的正价版,被我轻易放跑,至今悔恨不已。前不久买回了转制效果一般的Newton版,连听几张都感到新奇和震撼扑面而来。马科维奇的“革命性”不是穆拉文斯基的“粗暴”强势和斯维特拉诺夫的“义正词严”,也并非康德拉申和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的所谓“微言大义”,他有弹性的节奏和纤细的情绪变化,力度对比精妙繁复而具感染力。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演奏必属另类,而在今天听来,更弥足珍贵。

卡拉扬的老柴当然代表西欧“官方”的解读态度,第四、五、六交响曲可聊备版本之选,但第一、二、三交响曲实为少见的佳作,内容枯燥乏味的“标题音乐”硬是被卡爷品出民间性的优雅味道,甜美的音色和整洁的和声都散发出浓郁的老柴趣味,虽非诱人,却也余音袅袅。廉价的DG“小双张”还包括《斯拉夫进行曲》和《意大利随想曲》,后者的演奏简直是光华璀璨、意气风发,实在将卡拉扬/柏林爱乐乐团的标志性声音发挥到极致。第四、五、六交响曲我的选择是阿什肯纳吉和爱乐乐团,这个1979年的录音是威尔金森的杰作,而更早两年的《曼弗雷德交响曲》更是击败马泽尔、穆蒂、扬松斯和普雷特涅夫版本而成为我的“首选”。

我总是不敢恭维作为指挥的阿什肯纳吉的现场,但他的录音却又总是一次次令我折服,这一点倒是与另一位钢琴/指挥大师巴伦博伊姆异曲同工。因为有了此前趣味取向的“宏旨”,我不打算推荐穆拉文斯基与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录于1960年的第四、五、六交响曲,尽管它属于“演录俱佳”的级别,几乎被公认为不二之选,但对老柴来说,这个版本带来的“成见”实在根深蒂固,有些“罪孽深重”了。

  • 第四、五、六交响曲还可以推荐一个罗津斯基指挥皇家爱乐乐团在Westminster厂牌下的录音。这是真正的“传奇”录音,没有过分沉溺缠绵,却处处可见充满朝气的爽朗如歌,慢板乐章意境空旷辽远。皇家爱乐乐团的音色呈中性,既不张扬粗粝也不平滑唯美,指挥家的修养表现得十分突出。第四交响曲能感受到罗津斯基源源不断的感情奔涌。有别于风格粗犷的俄罗斯学派,罗津斯基有十分细腻的处理手段,这在第二乐章尤其明显,主题不断被强调,每次都增加了层次与力度,其间的衔接自然而不留痕迹。第四乐章并未夸大主题的地位,而是着力突出节奏性,其变化很有特点。第六交响曲的第二、三乐章速度较快,过渡却很自然。第四乐章的缕缕愁绪由淡变浓,弦乐的张力与铜管的悲怆感逐渐加强,直抵情感高峰。

    赛尔和克利夫兰乐团的第五交响曲无疑是完成程度极高的标准演绎,看总谱听音乐的人不会失望。赛尔从不作标新立异之举,但随着音乐的发展,他的深层潜力不断积聚,滔滔不绝。第一乐章的演奏非常精美,乐句凌厉而非缠绵,力度与速度控制都属于举重若轻的大师手笔。第二乐章的悠远沉浸在意境上有很鲜明的对比,但拍子有点快了,仍不离赛尔的习惯。弦乐很美,是克利夫兰少有的那种美,第三乐章的圆舞曲越发娇媚,柔情似水。只有到结尾处才重现赛尔的雷霆万钧之势,了不起的是,这种力量竟也像流水一样潺潺流出。第四乐章并不像别的版本那样热闹,但一旦熟悉了赛尔的感情表达方式,则听起来仍有回肠荡气之感。

    记得我在十几年前无限推崇切利比达克和慕尼黑爱乐乐团的“柴五”,1991年的现场“工作录音”竟已经有许多“发烧友”用来“试机”,真是令人欣喜之事。我在听这张唱片“中毒”之际,免不了同时翻出卡拉扬、穆拉文斯基、伯恩斯坦、海丁克、普雷特涅夫、普莱文、穆蒂、阿什肯纳吉等人的版本,是的,比较版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有必要,但是比较的结果却又是那么的不重要。切利比达克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他不需要和任何人做比较。当别人或浮光掠影,或无病呻吟,或煞有介事地与风车大战之时,切利比达克比任何人都接近了柴可夫斯基。他深入到作曲家的内心世界,打开了另外的空间,并使他升华,这是只有神才能做到的事情。当然,如果还存一点内力,第六(悲怆)同样必听,同样升华,同样不可思议,迟上一年(1992)的录音更成熟完美。

    柴可夫斯基的管弦乐几乎等同于他的三部芭蕾舞剧,以至于许多喜欢柴可夫斯基音乐的人以为这才是他最伟大的作品。正如老柴的交响曲总是见仁见智地颇多争议,老柴的除了三部芭蕾舞剧之外的管弦乐作品也经常被分为三六九等,最著名的当然是《1812庄严序曲》,但艺术水准从来就不被看好,而演录率比较高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和《意大利随想曲》亦常被讥为肤浅呆板,前者见不到深邃的戏剧结构,后者则简单得有些俗气了。其实我倒是挺喜欢时不时地听一听老柴的管弦乐,特别是那些比较生僻的“序曲”和“交响诗”,虽然录音版本有限,但能收到的都收了。我热衷于听老柴的这些作品,无非还是想证明他的音乐基点是西欧的浪漫主义而非通常认为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所以他没有跻身“强力集团”是顺理成章的,他真的不能简单地被理解成“民族乐派”。

    主流唱片公司出品的老柴序曲和交响诗,比较全的是Philips的“DUE”系列,演奏阵容当然也堪称强大,比如《利米尼的弗兰琪丝卡》和《哈姆雷特》以及《1812》是我极推崇的马科维奇指挥的新爱乐乐团和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乐团,结构、张力和戏剧性都别具一格;《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海丁克和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乐团的常规搭档;殷巴尔与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实力稍逊,但《命运》、《雷雨》、《暴风雨》及《司令官》曲目也足够偏门,被归纳到这套廉价装里,自然聊胜于无。谈到莎士比亚题材的三部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暴风雨》和《哈姆雷特》,最新的也是最好的演奏是青年才俊杜达梅尔指挥委内瑞拉西蒙·玻利瓦尔青年乐团在DG的录音,感情真挚,叙事性强,音色温暖考究,实在是为老柴音乐升格之作,令人感佩。当然,也是因了这个录音,我对杜达梅尔和他的乐团的人文性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他们在做的,也是我们时代正在丧失的。

  • 二十年前,CHANDOS厂牌有一张唱片屡屡斩获大奖,内容便是戏剧配乐《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1869年版)的“首次录音”,收在同一个专辑里的还有《节日序曲》、《小夜曲》和《玛捷帕》中的“波尔塔瓦之战和哥萨克舞曲”,指挥杰弗里·西蒙,乐团是伦敦交响乐团。后来我又在NAXOS目录里发现了老柴一些不常上演的歌剧比如《黑桃皇后》、《奥尔良姑娘》、《女靴》、《女巫》、《马捷帕》和《禁卫军》中的管弦乐曲专辑,由库哈尔指挥乌克兰国家交响乐团演奏,聆听的新鲜感非常强烈,老柴的音乐也顿时显得丰富起来。还有一部戏剧配乐《雪娘》,也是CHANDOS出品,尼姆·雅尔维指挥底特律交响乐团,演奏和录音都是唯一选择。

    我们当然也不能忽略一张注定广受欢迎的唱片——孔泽尔+辛辛那提通俗乐团,其亲和力非同小可,特别在录音效果上所下功夫超过以往,可以说,该想到该做到的,都想到做到了。《1812序曲》不仅用了真炮,而且在克利夫兰某教堂现场录制了钟声齐鸣。合唱的加入也不同凡响,圣咏由基辅交响合唱团担任,俄罗斯民歌由辛辛那提儿童合唱团担任。所有这一切都是用Telarc独家DSD(Direct Stream Digital)技术处理,其杀伤力效果正应了《发烧天书》常见的话语“小心你的喇叭”。主打曲目之后的《波兰舞曲》、《圆舞曲》(均选自歌剧《欧根·奥涅金》)和《意大利随想曲》、《斯拉夫进行曲》都是百听不厌的。《节日加冕进行曲》和《哥萨克舞曲》更是不常听到。孔泽尔的指挥所特有的力度夸张和乐队的层次对比也许会对一些人胃口,在此我也并无保留意见。

  • 老柴的四首《乐队组曲》尤其不能错过,这是展现作曲家对西欧主流传统的继承和精湛技术能力的一组作品,应当属于老柴虽不著名但绝对有代表性的杰作,CD最早以“DUE”系列问世,声音比较枯干单薄,最近刚刚被Decca以“The Originals”重制,顿时品质大改,再也没有不收藏的理由。匈牙利指挥家多拉蒂指挥新爱乐乐团1966年的录音至今仍整体胜过尼姆·雅尔维指挥底特律交响乐团上世纪90年代末的全曲录音,后者也许在第三组曲有更热烈动人的表现。

    三大芭蕾舞剧我准备各推荐一个全剧版和选萃版,推荐的出发点是可听性而非舞台表演性。《天鹅湖》,我的首选是斯维特拉诺夫指挥的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的版本,生动鲜活,色彩缤纷,越听越有味儿,其境界几乎无人能够企及。这个录音现在不是很容易买到,只好再推荐安赛梅指挥的瑞士罗曼德乐团1959年的录音作为替补。

    《睡美人》首选是普雷特涅夫指挥的俄罗斯国家乐团1997年的录音,同样是音乐性极强的版本,稳定而个性分明的节奏、炫丽的音色及高品质的声部均衡都带来老柴芭蕾音乐演绎的新境界。相比之下,格吉耶夫和马林斯基剧院乐团的版本虽然也算优雅鲜活,但总是流于直白而欠细节雕琢。

    《胡桃夹子》我仍然选择来自俄罗斯的指挥家,年轻的贝奇科夫[比契科夫]与柏林爱乐乐团在Philips的录音,至今我都认为是不可超越的极品,该版挖掘出以往不被注意的声部特点,令人耳目一新,这是一个极具西方审美又不失俄罗斯民族风味的演绎,每次听都很兴奋。我之前曾提到罗津斯基指挥的三首交响曲,其中和第四交响曲放到一起的便是《胡桃夹子》全剧。作为老柴权威的罗津斯基由小见大,以快速流畅、毫无矫饰的“笔法”一气呵成地奏完全曲。弦乐高音区和木管乐器的轻灵动感出乎自然,似乎一开始便停不下来。也许我们很难在这个演奏中找到特别感人的段落,但它却能使你一直听下去,老一辈大师的整体感和平常心在此得到最好的证明。

    三部芭蕾的“组曲版”首先是卡拉扬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1960年代在Decca的录音,大师四两拨千斤,高潮迭起,音响灿烂,能与之媲美的则是大提琴家罗斯特洛波维奇指挥的柏林爱乐的那张名版,同样壮丽辉煌,风格绝妙。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两张唱片作为初次接触老柴的入门宝典,你听了,岂能不一见钟情地爱上老柴。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7.151.***.***
    117.151.***.***
    我有<四季>的乐队版.....貌似是个俄罗斯的配器的...
    发表于2014.10.18 22:25:24
    25
    060.216.112.***
    060.216.112.***
    发表于2014.10.17 09:04:50
    24
    03
    发表于2014.10.14 22:15:31
    23
    10
    内含htm,系统自动隐藏——详细阅读
    发表于2014.10.14 21:34:33
    22
    我最爱的就是柴五,不过还是最喜欢穆沙皇那套双张,那套的地位也确实够罪孽深重的。
    不过刘老师似乎对伯恩斯坦那么特别的悲怆没有过多说法~
    发表于2014.10.14 19:43:19
    21
    219.142.019.***
    219.142.019.***
    发表于2014.10.14 15:35:18
    19
    03
    发表于2014.10.14 12:53:44
    18
    113.200.***.***
    113.200.***.***
    六月船歌真心棒
    发表于2014.10.14 12:28:59
    17
    10
    发表于2014.10.14 10:09:19
    16
    03
    功力有限,理解不到这个深度。
    发表于2014.10.14 08:37:38
    15
    03

    此帖使用DROID RAZR提交
    发表于2014.10.14 06:33:44
    14
    119.075.202.***
    119.075.202.***
    发表于2014.10.14 01:13:53
    13
    见解独到大神
    发表于2014.10.13 23:34:49
    12
    今年春节前在淘宝上的最后一次扫荡,收到货时发现竟然是一大堆的老柴

    这是先买再看啊
    发表于2014.10.13 22:35:33
    8
    180.140.000.***
    180.140.000.***
    发表于2014.10.13 21:58:29
    7
    03
    还在慢慢入门
    发表于2014.10.13 21:57:14
    6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1721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