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香水
张佳林 于 2013.01.25 15:08:31 | 源自:蝉雏的花雾居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8.89/80
在音乐学院附中上学的时候,每次演奏会结束,最怕学科主任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弹的我听不懂。”因为这个评价等于是说:“你刚才的演奏一无是处。”长大以后在社会上开音乐会,最怕听到听众说的一句话也是:“你们演的这个我听不懂。”因为这个评价等于是说:“你们刚才的演出毫无意义。”同样是“听不懂”,当年的老师和现在的听众说出来含义是不同的:作为钢琴教授、杰出的钢琴家,学生弹的肖邦、贝多芬作品本身不可能“听不懂”,而她之所以这么说,意思是“你把这部作品弹得我听不懂了”;而听众从来都是把舞台上的演奏家和作品的创作者当“艺术家”,他们说“听不懂”是真“听不懂”——问题是,听音乐怎么叫“懂”?

从中世纪直至19世纪前半叶,关于艺术懂与不懂的问题不是个问题,因为艺术在当时是极小众的活动。在一个文盲率百分之九十几的世界,没有人对于自己读不懂一首诗、听不懂一部交响曲而烦恼,因为反正连封信都看不懂,那些“高雅”的玩意儿当然不会懂。而到了20世纪,大家都能看懂莎士比亚、雨果、歌德、李白、曹雪芹……甚至能看懂黑格尔、乔伊斯——却听不明白一首奏鸣曲,这就是个问题了。当社会“精英分子”说“听不懂”的时候,简单的说“普及不够”就不能解释清楚这个问题了。

音乐与语言不同,它并不是一个严谨的信息传达符号系统。在同一个语种环境中,对话的多方可以相当精确的了解对方的意思,理解的差异不会太大。因此自古以来文学、戏剧、歌曲是相对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因为它们当中包含了文字和语言,是最容易“懂”的艺术。对于没有文字和语言辅助的艺术形式,“感觉”就成了理解艺术的直接方式。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的感觉分五种: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视觉。这其中视觉是对客观事物相对最准确、最容易量化的方式:大家对颜色、形状、光感都有一个大致相同的感受标准,于是除非变形的太过,绘画艺术也很少有“看不懂”的情况、摄影艺术已成为现今全民艺术创作的方式。

而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对于一般人而言,听觉主要是用来听说话的,因此当我们习惯对听觉采用逻辑思维方式进行声音符号分析以后,对于非逻辑思维、非语言符号系统的声音,“听懂”确实需要像学习语言一样的一个经验积累过程。这就像我们想要通过叫声来准确判断小猫小狗的心情,是需要和它们相处相当长时间的。要想了解音乐表达的方式和规律,也是需要相当的聆听经验和时间的。但是,为啥非要“听懂”呢?

在味觉领域,我们没听说过“尝不懂”,在嗅觉领域,我们更没听说过“闻不懂”,怎么一到了听觉领域,就非要“听懂”呢?音乐学家周海宏教授就曾说过:“音乐何需懂!”听音乐首先要明确:这和听说话不是一码事。听说话,一定要听懂,如果听不懂,不是说话的人有问题,就是自己有问题;听音乐,不一定要听懂,因为一篇乐章并不是一封信、一本书。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觉得聆听音乐的方式和感受,其实和嗅觉最接近。

相比起触觉、视觉、味觉丰富、标准相对量化的形容词,专属于听觉和嗅觉的形容词太少、太模糊、太没有标准了。音乐就像香水一样,再卓越的文学家也无法令你仅从说明书“看懂”,你只有去闻、去感受,才可能真的“懂”,但是你又无法用语言让别人“懂”,甚至都找不出一个形容词来形容这种感受,只能借助其他感官的形容词来表达,比如“柔和”、“饱满”、“灿烂”,或者用比喻:像青草、像百合、像草莓……对于没有情节和歌词的音乐作品,再卓越的口才也无法令你从讲解中“听懂”,那只是一个路标,告诉你一个大致的方向,你只有去听、去感受、去寻找,才可能真的“懂”。但是这种“懂”的感受同样难以表达,还是只能借助比喻:如高山流水、如珠落玉盘、声如洪钟……所以其实音乐和香水一样,没有懂不懂,只有接受不接受;就像吃饭一样,没有懂不懂,只有爱吃不爱吃。

但厨子必须要懂。职业厨师必须要知道每一种细微味道的由来;香水调配师必须要知道每一种香气的配方;音乐家必须要知道每一种音响效果的制造方法,这是职业素养,不能仅凭“感觉”和“激情”长期从事艺术创造,或者以“未来的人会懂”作为创作失败的借口——至少要说出究竟是什么技法和思路导致了当代的人听不懂,而未来人的人一定能听懂。这就像当初学科主任可以说我演奏的肖邦、贝多芬“听不懂”而不需任何解释,而如果说一部新作品“听不懂”,就需要具体说出到底是什么技法和构思出了问题,否则这个“听不懂”就可能是她自己的问题了。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60.008.117.***
060.008.117.***
发表于2014.07.25 15:20:31
15
03
无论是对自己内心感情的映照还是单纯对美的体验,大多时候是不需要“懂”的
发表于2014.07.25 15:18:34
14
060.008.117.***
060.008.117.***
发表于2014.07.25 15:15:43
13
117.136.000.***
117.136.000.***
发表于2013.04.08 21:52:45
12
03
发表于2013.02.12 01:05:05
11
03
发表于2013.02.03 08:16:59
10
218.025.158.***
218.025.158.***
发表于2013.01.28 14:42:22
9
101.080.***.***
101.080.***.***
哈哈哈玩笑话
发表于2013.01.28 08:36:00
8
03
当年虽然文盲率高,但是欧洲多少乡村音乐素养的普及程度令人震惊,但两次世界大战毁灭了一切。现在只要是自己有兴趣,随时可以获得大量的资料,自己学习乐理,完全不用太高的成本,与学习乐器这种奢侈活动是很不一样的。然而现在不说流行音乐,就是广义上的古典音乐,不但好作品鲜见,连理论也多年没有发展了,无数音乐学院情何以堪。
发表于2013.01.27 19:41:50
7
03
发表于2013.01.26 18:59:54
6
101.098.129.***
101.098.129.***
发表于2013.01.26 14:34:48
5
125.033.066.***
125.033.066.***
发表于2013.01.26 08:15:44
4
202.098.***.***
202.098.***.***
发表于2013.01.25 23:22:12
3
111.161.031.***
111.161.031.***
发表于2013.01.25 20:20:26
2
119.080.197.***
119.080.197.***
发表于2013.01.25 17:39:09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8677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