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微单PK季 成本对比
夏昆冈 于 2012.05.04 00:16:12 | 源自:www.soomal.com | 版权:原创 | 平均/总评分:09.24/268

在未来的微单与单反的竞争中,技术的因素可能还不会成为真正决定性的力量,而可能会是成本。微单相对于单反来说,结构更加精简,功能集成度也更高,这给降低成本带来了机会,微单能合理的省去哪些成本呢?这些省下的成本是不是可以在不牺牲性能的情况转换成价格竞争力呢?

  • 没有反光板是微单标志性的特征之一,在单反的结构中,反光板的作用就是将镜头入射的光线反射到上方的五棱镜。反光板并不是固定的,在成像时,反光板会抬起,因此反光板还有一套机械结构相配合才能工作,而这些,都是微单不需要的。

  • 五棱镜在单反中用于折射反光板投上来的光线到光学取景器,它有光学玻璃打磨而成,玻璃的质量对取景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优质的五棱镜成本不低。在入门级单反相机设计中,往往会用五面镜来取代五棱镜,用于降低成本,一般来说,低档单反的视野率都做不到100%。而微单并不需要五棱镜或者五面镜,但视野率可以达到100%。

  • 本图来自网络 制造商=OLYMPUS;型号=E-10;焦距=31毫米;日期=2006.05.27 12:05:40;光圈=F4.8;测光模式=中央平均;感光度=ISO320;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60秒;曝光程序=手动模式
  • 在反光板和五棱镜之间,还有一个重要的光学元件,它叫对焦屏,港台称之为对焦板。不同的相机,对焦屏设计也不同,例如手动机型,多使用裂像对焦屏,而自动相机的对焦屏一般只是用来标注焦点。对焦屏直接影响光学取景器的明亮度,优质的对焦屏,成本一点也不低。微单也不需要的这个元件。

  • 光学取景窗,作为单反取景光路最末端的元件,同样也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了取景器放大率,要实现良好的取景效果,成本也不能太低,光学玻璃素质要好,还得有屈光度调整的机械结构,高级设计中,还得加上遮蔽窗[用于阻挡取景器入射的光线影响成像]的机械结构。微单不需要也没有光学取景器。

    可以看到,单反取景光路轴上的一切元件,微单全部可以省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块电子取景屏,而这个屏,数码单反一样具有,微单并不会因为用电子取景相对增加额外成本。

  • 大部分单反采用相位对焦方式,对焦由AF感应器来主导完成,这是一个独立的模组,它通过反光板的副反光板来获取照射,具体实现原理,我们在《单反微单PK季 相位差对焦与反差式对焦》[作者:夏昆冈 ] 一文中有过介绍。AF感应器有精度限制,低端单反使用大光圈镜头时,跑焦概率很大,这就是AF感光器性能限制的造成,因此区分高低档次的单反,对焦精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高精度的对焦模组,成本自然也就越高。而微单的对焦一般都是反差式对焦,也叫对比度对焦,它不要独立的AF感应器模组,对焦依赖感光器和图像处理器配合算法共同完成,它的精度高,与光圈无关,目前的松下、奥林巴斯的M43新机型,对焦性能已经远远优于入门级单反了。

  • 单反的测光也依赖独立的测光感应器完成,大部分入门级的单反,测光感应器性能较差,无法对色彩进行感应,只能感应亮度,因此在某些色彩[主要是红色]的测光时,容易出现溢出。而微单使用感光器和图像处理器来共同完成测光,能同时感应色彩与亮度,而且测光可以轻易实现更多分区,准确性理论上也就更加有保证。关于测光可以参考《单反微单PK季 聊聊单反与微单测光的不同》[作者:夏昆冈 ] 一文。

  • 在高档单反当中,往往使用RGB感应器来实现测光,这种感应器能同时感应色彩和亮度,测光准确度自然就好一些。RGB感应器其实就是一颗微型的感光器,它需要图像处理器配合工作,它还协助完成白平衡的测量,动体追踪等运算,从技术上说,RGB感应器与图像处理器的配合上倒是与微单非常相似,而与传统的单反工作模式不同。

  • 大部分微单和单反均使用机械快门模组,响应速度越快的快门,成本也就越高。不过已经有微单开始尝试纯电子快门设计,例如尼康J1。电子快门具有超高速的响应速度,以及完全无声、无振动的优点,因此它被视为是快门发展的一个方向,但目前来说,技术上还存在不足,无法实现高质量的大规模的应用,但取代机械快门只是迟早的事情。一旦成功,微单与单反均将受益,但微单电子快门的需求可能更大,因为机械快门模组的体积,对于微单来说,非常巨大,去掉机械快门模组,微单的重量上能实现更大的降幅。可参看文章:《单反微单PK季 浅谈相机的快门》[作者:夏昆冈 ]

  • 在《单反微单PK季 感光器与图像处理器的区别》[作者:夏昆冈 ] 一文中,我们也强调了,微单因为其实时电子取景的特点,感光器与图像处理器始终处在工作状态,因此微单相比单反,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技术性能要求,例如更加快速更加省电等,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芯片的成本。不过随着芯片制造技术的不断成熟,芯片的物理成本实际上并不会增加太多。

    看看这个清单,就能大概清楚微单相比单反具有多大的成本优势,反光板、对焦屏、五棱镜、取景窗、AF感应器、测光感应器[或RGB感应器]等等,通通不再需要,这意味着大量的成本节省,性能上也有得有失,虽然电子取景时滞理论上会更长,但微单可以低成本的实现更好的对焦[尤其相对入门级单反]、测光、白平衡运算等,电子化的好处还不只是这些,还更加适合引入一些辅助的技术,例如实时直方图、构图线、明暗提示等等,并不是说单反实现不了这些,但实现的成本却要高很多。

    微单精简化的结构,还有一些隐性的优势,例如开发成本相对低、易于装配,机身外壳成本也可以更低等等,这些成本优势一旦累计起来,微单阵营就手握一把价格战的利剑,在殊死搏斗当中,能坚持得更久。从近期的微单价格趋势来看,相信大家已经嗅到硝烟的味道,尤其以松下典型,三个月一周期的发布新品,机身价格屡创新低,这不是清仓洗货,而是实实在在的市场侵入,只有手握王牌才有如此底气,成本,就是这张王牌。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你看看Sony A6000/6300/6500挤牙膏,还有RX100几代同堂,说明商家还是不大厚道。
    发表于2017.02.25 17:51:37
    98
    便携,这个对多数人而言更重要,无非是追求高级点的“到此一游”,毕竟专业摄影师是极少数。
    发表于2017.02.25 17:48:53
    97
    042.006.057.***
    042.006.057.***
    发表于2017.02.13 15:42:52
    96
    112.094.066.***
    112.094.066.***
    发表于2016.02.16 14:00:16
    95
    121.031.006.***
    121.031.006.***
    发表于2014.10.09 13:39:56
    93
    很好的一篇文章
    发表于2014.06.15 09:56:01
    92
    014.124.218.***
    014.124.218.***
    发表于2014.06.14 12:11:11
    90
    183.063.102.***
    183.063.102.***
    发表于2014.03.12 15:30:55
    89
    221.199.008.***
    221.199.008.***
    发表于2013.06.28 10:01:16
    88
    112.091.148.***
    112.091.148.***
    发表于2013.05.29 13:00:17
    87
    027.047.038.***
    027.047.038.***
    发表于2013.05.25 01:24:43
    86
    10
    EVF的成本即便高,也是暂时的,电子的东西从来不值钱,而OVF需要的光学玻璃,价值却会不断的升值,也就意味着成本在增加
    发表于2012.05.15 22:35:24
    85
    10
    前面文章不知道你看了没有,并没有回避微单不足,我们已经在尽量的阐述系统性的差异,如果被理解为倾向性,只能说是遗憾。当然我们也不可能全对,也会有错误的地方,但请不要简单理解为倾向性。从喜欢大的到喜欢小的,是很多发烧友的一个过程,这和性别一点关系都没有

    回过头看几年拍的片子,留下印象的是如何捕捉下那个瞬间的感觉,你会感叹机会失去就不会再来,而不是因为xxx机器手感巴拉巴拉,结构巴拉巴拉,才让你获得如此机会的。
    发表于2012.05.14 13:46:31
    84
    218.082.***.***
    218.082.***.***
    夏老师的文章总是选择性的无视微单相对于单反的弱点。尼康D3200出来了,不知夏老师拿它和同价位的微单该如何比较。再说一点,作为一个男人,我觉得单反不重,不大(甚至觉得很多入门单反太小,手持感不好)。相反,拿着微单,总觉得那是女人的玩具。
    发表于2012.05.12 21:13:11
    83
    123.174.130.***
    123.174.130.***
    发表于2012.05.12 18:16:59
    82
    03
    80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1097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