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的第一次现场音乐会
Andares 于 2011.12.02 06:19:03 | 源自:www.soomal.com | 版权:投稿 | 平均/总评分:10.00/30

  • 制造商=FUJIFILM;型号=X10;焦距=7毫米;日期=2011.11.28 17:56:43;光圈=F2.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800;曝光补偿=-0.7EV;曝光时间=10/200秒;曝光程序=程序模式
  • ●音乐高墙

    这次中奖对我来说非常意外,仔细搜寻记忆,竟貌似人生中头一回中奖,而奖品,也是我人生头一回有机会踏入音乐厅去欣赏交响乐。

    驱车在高架上心里还是有点忐忑的,原因是非常担心老婆会在音乐会上睡着。当然,对自己我还是很有信心的,即使再困,也定能支着眼皮撑到结束。

    不管是中式民俗还是西式古典,这种在一些人看来属于高雅范畴的艺术似乎不是那么容易接受,或是理解。所以我从老刘手中接过票子的时候,说的那句话是三天前就想好的台词:不知道能不能听懂,可能还要多指教。

    检票,进门,嘘嘘,入场,开场,第一曲结束。我转过头问老婆:你还睡得着么?她笑着摇摇头。音乐高墙,也许并不存在。而这幢建筑的入场券,也并不那么高不可攀。

  • 制造商=FUJIFILM;型号=X10;焦距=7毫米;日期=2011.11.28 19:22:21;光圈=F2.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曝光补偿=0.3EV;曝光时间=10/300秒;曝光程序=程序模式
  • ●用心聆听

    我坐在椅子上按下了开场前的最后几下快门,然后回忆了一下有关五线谱、和弦之类的音乐知识。在确认了老里八早就把这些东西原封不动地还给老师后,我定了定神,看见主持人走上台来,演出正式开始。

    当音乐响起,我才发现现场音乐会给人的感受完全无法用FLAC加某个价位的音响器材来衡量。你面对的不再是死气沉沉的几个高低音单元和振膜,而是一群活生生的乐者。每一把乐器,每一个弹奏者,都在创造着美妙的旋律。而你要做的,只是打开你的心,用心去聆听、去感受。

    由于自认音乐鉴赏水平太过门外汉,所以整个上半场音乐会我一直是边观看和聆听音乐,同时不时用手机照着宣传册上的曲目介绍,临时抱个佛脚做点功课,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乐曲的内容。

    可能是因为本土民俗音乐的缘故,在手册的帮忙下整场音乐会的曲目并不难理解(当然技术角度肯定就听不出什么深层次的了);而在风格编排上也让人觉得十分用心,每首曲子风格迥异,绝无雷同,覆盖面很广,不会让我觉得乏味。老婆也是同样看法。

    我不知道专业人士对这场音乐会评价如何,但就我感受,这场演出的水准绝对不低。合理的曲目搭配出色的乐团演绎,如果事先能确定是这样级别的表演的话,这个票价让我自掏腰包也是心甘情愿。

    曲目风格来说,我相信第四首《丝绸之路》应该是最能广为接受的曲子。异域的情怀、较现代的元素以及活跃的节奏,给整个音乐会带来了一场小高潮。而压轴的《抒情变奏曲》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非常可惜数码多只放出了第三章的FLAC),最后长时间的掌声即可说明一切(同样可惜的是我竟然一直没听出来变奏的基本调子,惭愧……)。除这两首之外,《弦上秧歌》和《幽兰逢春》也非常合我心意,这两首曲子一北一南,一个交响乐一个笛子独奏,相得益章。

    相比起上面这四首,《忆》的风格较为悲伤,高潮部分确实听得我差点落泪(真不骗人,要落那会儿被老婆拉了一下收住了,后来高潮重现时间太短提不起劲来了……);《阿瓦山》与《飞歌》则是偏云南方面和少数民族风格(写到这里不知为何耳畔响起仙剑五里小蛮唱的《情蛊》里开头那句“群山的深处”……)。

  • 制造商=FUJIFILM;型号=X10;焦距=10毫米;日期=2011.11.28 21:17:38;光圈=F2.2;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500;曝光补偿=-1.0EV;曝光时间=10/1700秒;曝光程序=程序模式
  • ●岂只声音

    《弦上秧歌》刚开始的时候老婆就跟我说,把眼睛闭上,感觉会更强好。我试了下,嗯,确实关闭视觉系统能增强听力效果。但随后发现这样做失去的会更多。

    原来以为音乐会只是听音乐,去了才发现看同样有价值。最直接的,就是整个乐团,以及指挥之间的配合。你看着指挥,耳畔流淌着华乐,会发现指挥的动作与旋律是如此贴切,仿佛这美妙的声音是在他挥手之间由手心发出。而乐者和指挥之间眼神,肢体的交流,那种默契感,看着也让人大为舒心。(尤其是到了加演曲目,指挥刘沙和乐团的沟通真可胜得过歌舞表演)

    再者,观看台上乐者们展示乐器的弹奏技巧,也是一大乐事。开场时(之后也有)二胡演奏者以指作弓,弹拨琴弦便把我惊了一下;之后《丝绸之路》时,琵琶(这尺寸应该不是柳琴吧?)乐者以手拍琴,发出如踢踏舞般的声响,把西域风情演绎得淋漓尽致,仿佛置身塞外。

    更不用说王次恒老师的笛子独奏,各种技法层出不穷,从来没有想到过一支笛子能发出这么多种声音。(嗯,同时也打消了我学笛子的想法,英雄气短啊!)

  • 制造商=FUJIFILM;型号=X10;焦距=28毫米;日期=2011.11.28 21:06:49;光圈=F2.8;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400;曝光补偿=-0.3EV;曝光时间=10/1250秒;曝光程序=程序模式
  • ●音乐阶梯

    整场音乐会持续了两个小时。说真的,我真希望时间能再长点,因为完全没有两个小时的感觉。印象里下半场开场的时候我还看了下时间,感觉好像要不到两小时就能结束,谁知道出来一看,已经九点半超过了。

    在演出过程中,我就把宣传册上的其他音乐会大致浏览了一下,并盘算着什么时候再去看。我个人的感觉是,相比起动辄几百上千的流行乐明星演唱会门票,这种纯音乐的演出要值得多。

    至少,经过这次音乐会可以知道,不管是有心钻研,深入了解下去,还是仅图个开心享受,现场音乐会都可以满足我的需求。

    最后有一个小插曲发生在今天,数码多放出来的几首民族交响乐的FLAC,我下载了后一直没怎么听,今天打开全部听了几遍,感觉比刚下载下来的时候,容易接受多了。但是,不管是在N66还是9000上听,怎么和现场差距就这么大呢 >.<

    上海音乐厅,下次再见!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3
    发表于2011.12.06 13:01:19
    24
    03
    发表于2011.12.05 23:41:55
    23
    116.230.***.***
    116.230.***.***
    发表于2011.12.04 22:09:34
    22
    061.236.219.***
    061.236.219.***
    发表于2011.12.04 19:12:23
    21
    03
    确实应该听现场的。

    不然被器材毒害久了,去听现场反而说现场的音色不对不暧什么的,那就惨了。
    发表于2011.12.03 11:03:18
    19
    113.076.225.***
    113.076.225.***
    发表于2011.12.03 08:29:27
    18
    今年十一时候,父母来北京游玩,带他们去国家大剧院听了一场中央民族乐团的音乐会,我们对音乐知识基本都不怎么了解的,但完全不妨碍现场感受到音乐那打动人灵魂的力量。每人80的票价,父母都说相当的值,得到的享受比神马去公园和饭店都多得多。听音乐会现场,实在是生活中极美妙的艺术享受~~~
    发表于2011.12.03 03:02:34
    17
    03
    小图噪点明显是因为缩图算法导致的,宽容度弱是因为我开了SN低噪点模式,这时宽容度会强制在100%方便压黑。

    稍后会提供大图供参考
    发表于2011.12.02 23:10:21
    15
    114.247.010.***
    114.247.010.***
    发表于2011.12.02 21:54:28
    14
    03
    听现场的感觉比耳机听的声场好得多,乐器声音的位置感比较明确,其他感觉没有。
    发表于2011.12.02 20:49:58
    12
    03
    怎么和现场差距就这么大呢
    发表于2011.12.02 18:41:07
    9
    114.249.***.***
    114.249.***.***

    此帖使用Android提交
    发表于2011.12.02 17:50:16
    8
    223.167.***.***
    223.167.***.***
    很失望啊。。。
    发表于2011.12.02 17:48:04
    7
    03
    发表于2011.12.02 14:36:14
    6
    10
    发表于2011.12.02 14:11:55
    5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1918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