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见证数码多媒体的30年 SACD和DVD-Audio之争
张伟周 于 2010.02.24 10:09:23 | 源自:www.soomal.com | 版权:原创 | 平均/总评分:08.91/98

自从有了录音技术,忠实而真实的还原自然界所收录的声音,就成了发烧友们奉为宗教的信条,人们追求最大程度的还原真实,也就推动了对音乐播放设备的不断改良。我们《光盘见证数码多媒体的30年》系列文章,就是源于CD的诞生,以及由此带来近30年中我们生活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话题而来。

光盘见证数码多媒体的30年 影响后世的CD》[作者:张伟周 ]

CD诞生以来,以其出色的音质、方便的保存传播和低廉的播放成本,取代LP和磁带成为新一代音乐载体。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DVD等新一代高存储量的数据载体的依次出现,我们接连看到SACD 和DVD-Audio多种更高规格的音乐存储形式出现,与新技术相比,CD的16bit/44.1kHz立显老态。那么,究竟谁才是CD之后新一代音乐载体?这是本文要讨论的话题。

  • 在上述所有新一代音乐存储技术中,SACD和DVD-Audio是两大最有威望的技术,这两者各个方面都不分伯仲,各自都有自己的拥趸者和支持阵营,都有可能成其为接任CD大旗的音乐载体。那么,SACD和DVD-Audio究竟谁更优秀?

    1、 技术特色的差异

    SACD和DVD-Audio是完全不同的音频存储技术,分别由不同的联盟发布和推崇,两者毫无兼容性。我们《光盘见证数码多媒体的30年》系列文章从不以乏味的技术分析来着笔,但是想要说明白这两个音频存储技术的区别,还确实需要费些口舌,我们尽量从简处着笔来说。

  • 首先先说SACD。SACD的全称是Super Audio CD超级音乐光盘,虽然依然挂着Audio CD的名号,却和通常意义中的CD完全不是一码事,它是飞利浦和索尼公司合作开发的具有全面取代旧有CD实力的最新格式的数码音乐系统,盘面容量使用和DVD一样的4.7G规格,基于1bit/2.8224MHz采样的DSD技术采样原始音乐,完全不同于CD的PCM编码。DSD是一种直接数据流技术,是以1bit的数据直接以1bit的形式采样原始模拟音乐,避免了传统PCM采样过程由十进制经多比特量化到二进制、重放时又必须由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的中间过程。但是DSD的采样频率大大提高,达到2.8224MHz,是CD 44.1kHz的64倍。更高的采样频率理论上可以带来1-400kHz的频响区间,远远超过CD的20KHz的上限。加上DSD技术中又包含一种叫做“噪声整形电路技术”的核心技术,可以实现将0-20kHz可闻频响区间内的噪声转移到20kHz以上的超音频区间里去,实现高达120Bb以上的信噪比。SACD不兼容于传统CD,需要专门的播放设备播放。

  • 再来谈谈DVD-Audio。与SACD不同之处在于,DVD-Audio仍然固守PCM编码技术,如果你清楚的了解传统CD的采样编码原理,你可以把DVD-Audio理解为它其实是在“同时增大采样率和记录比特数进行音质优化”的一种升级技术。

    传统CD的采样精度固定在16bit/44kHz,DVD-Audio则采用一种更灵活的方式,可以是16bit或24bit,采样频率也可以是44.1、48、88.2、96、176.4或192kHz。弹性的采样允许DVD以两声道高规格来录制音乐,也可以以略低的规格,容纳5.1声道的声音。所以说DVD-Audio的这种灵活方案不强求每个声道的采样频率,给音乐提供商以灵活的发布空间。在最高的24bit/192kHz规格下,DVD-Audio同样能实现144dB的信噪比和超过100kHz频响区间。DVD-Audio与DVD Video一样使用4.7G数据光盘存储,不少DVD播放机可以支持DVD-Audio的播放。

    可见:SACD与DVD-Audio虽然使用完全不同的技术存储音乐,但却都有比传统CD规格高得多的表现,有着极高的信噪比和频响区间,也都有充足的角逐新一代音频载体的实力。

    2、 支持厂家的差异

  • SACD和DVD-Audio分别由不同的阵盟推崇和支持,也就造就了唱片公司以及播放器厂商的不同支持态度。SACD由飞利浦和索尼公司合作开发,DVD-Audio则由DVD联盟WG4工作群组推出。从推广力度上对比,SACD明显要强于后者,因为我们无法忽视在SACD规格推广中SONY的不遗余力,至今SNOY的第一款旗舰机:SCD-1仍是SACD播放机中最为经典的代表作。在此之后,马兰士、夏普、先锋、飞利浦,以及日本著名Hi-Fi品牌金嗓子都有推出相关产品。

    相比之下,DVD-Audio阵营则要略显低调,且支持的厂家要少很多。主推DVD-Audio硬件的厂商有日本的松下、东芝、力士、胜利、先锋、安桥和Rotel等。与高调的SACD相比,后者的推进更像润物细无声般浅浅进入,声势上要逊色很多。虽然DVD-Audio规格早在1999年就已诞生,但造成这种时乖命蹇的结局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DVD-Audio的防盗版技术不佳,刚一发布就已经被黑客破解,这让大批饱受CD盗版之苦的唱片公司裹足张望,另一方面SONY和飞利浦两家公司的宣传攻势强劲,以先入为主的概念推动一大批唱片机厂商和音响商提供配套设备,意欲不给对手留下任何可乘之机。

    3、 两败三伤的结局

    究竟谁才是取代传统CD的新一代音乐载体,是SACD,还是DVD-Audio?这是一个至今仍无答案的问题。在两大技术激烈争夺市场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两败三伤的现状。

  • 在庞大的市场利益驱使下,两大阵营一开始各不相让,各自凭借自身拥趸者的支持,标榜自己在声音和技术上的先进性,都想成为统一市场的唯一标准。但是直至今天我们仍没能看到两者之中有谁大卖。到后来,一些厂商开始发布兼容机,一台机器兼容两种规格,这仍不能打开一片天空。技术是好技术,声音是好声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究竟为了什么?我们尝试略加分析。

  • 首先,由于两种规格都会带来超过100kHz的超高频响区间,这就要求在回放这些音乐碟的时候,要为其准备对应的超高频音响,这不但对功放机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对音箱提出了要求,一般都要在现有单元配备上再额外增加一只超高频扬声器。否则我们仍然只能欣赏到传统CD的音乐素质。从这一意义上讲:新一代音频载体同时意味着昂贵,成为生活的高端奢侈品,这为普及带来难度。

    其次:就在新一代音乐载体规格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取代传统CD成为新一代住在规格时,互联网迎来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普及热潮,网络拉近了消费者触摸音乐的距离,网络带宽的提升更带来了高品质音乐的普及。所以在互联网面前,无论是SACD还是DVD-Audio都毫无抵抗之力,只能退守高端阵营。

    总结

    SACD和DVD-Audio之争究竟谁是胜者,在互联网强大的普及能力面前,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无从轻重,因为继CD之后,新一代音乐载体既不是SACD也DVD-Audio,而是Internet。而对于高端发烧友来说,花费数十万购入无论SACD还是DVD-Audio系统都不是主流的选择,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其实黑胶LP最近又有渐渐复苏之势,CD正在终结近30年的统治退出历史。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此帖使用SCH-I779提交
    发表于2015.10.10 23:04:08
    18
    042.098.177.***
    042.098.177.***
    发表于2015.01.14 23:21:16
    17
    183.015.***.***
    183.015.***.***
    sony等日本公司就是这样公司,推广新技术太保守,说白了就是小家子气,说难听点叫目光短浅。
    发表于2011.04.10 11:52:12
    16
    117.136.***.***
    117.136.***.***
    呵呵
    发表于2010.09.01 07:22:46
    15
    03
    如果只有千分之几、万分之几的用户对目前的音频体验不满意,那么音频设备的发展的主流趋势就不是通过增加几倍的成本提升百分之几的听觉体验,而是让音频获取容易、使用方便。
    发表于2010.03.01 10:31:29
    14
    123.120.***.***
    123.120.***.***
    同意8楼的说法,感觉像凑数的文章
    发表于2010.02.26 22:26:33
    13
    118.213.***.***
    118.213.***.***
    发表于2010.02.25 15:17:14
    12
    03
    发表于2010.02.25 10:56:06
    11
    222.129.***.***
    222.129.***.***
    6
    03
    编码容易回放难。
    要放好一张高制作水准的SACD,配套设备要花大把银子。
    发表于2010.02.24 19:08:59
    5
    218.240.***.***
    218.240.***.***
    图注称“超高频书架箱”,但从图片看,似乎应该称为“超宽频书架箱”。超高频音箱一般只负责超高频一个频段的。
    发表于2010.02.24 15:14:47
    4
    10
    听听之前soomal推荐的高精度的FLAC,16 44.1确实瓶颈很严重……
    只不过目前各方面都还很难推动新标准的应用,或者说没有利益驱使大家推动。
    连蓝光电影的音轨都进入了24 96 LPCM了,可音乐却反而没有……
    发表于2010.02.24 15:10:36
    3
    03
    没有内容商的推动,现在的光盘格局很难被打破
    发表于2010.02.24 13:43:15
    2
    03
    一切围绕着钱打转,就没有什么东西能仅仅因为好所以就能成功
    发表于2010.02.24 11:16:13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6297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