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演进,从辉煌到迷茫 相关硬件的现状分析
夏昆冈 尚吉刚 于 2009.09.29 10:32:01 | 源自:www.soomal.com | 版权:原创 | 平均/总评分:09.71/68

本文系Soomal与PC Magazine《电脑时空》杂志合作撰写,因各自对应的读者群有所不同,文字上亦略有不同。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来自Soomal和PC Magazine《 电脑时空》

高清音频若需要普及,首先离不开硬件厂商的支持,那么IT圈中的这些音频设备,对高清的支持又是怎样呢?情况其实不容乐观,虽然在声卡已经具有回放高清的能力,但耳机、音箱、随身听等厂商都没有把“高清音频”当回事,是这些厂商目光短浅?还是高清音频影响力实在有限?很显然,是后者的原因,高清音频,到目前为之,依然还只是停留在讨论的阶段,但它未来会应有作为,它带来的音质变化,很多用户并没有体验过,那是相当的好!这篇,我们把眼光投向硬件行业,有些凄凉,也有些无奈,但并不是一切都已定型,无法改观。

声卡:回归应用

不管做市场调研的人员从何种渠道用何种方式来采集数据,都会发现市场中的多声道音箱销量是极少的,少到什么地步?不到总量的5%,但有趣的是,几乎所有的声卡厂商还在不停的推出5.1或7.1的多声道声卡。这些声卡厂商都该被打屁股,做与市场脱节的产品实属不应该。多年来,声卡厂商前仆后继的做着与市场规律不相符合的事情,且乐此不疲。既然是双声道的需求多,为什么不做双声道声卡?几乎所有声卡厂商都没想明白这个问题,在厂商眼里,把一颗多声道的芯片做成双声道是一件很“浪费”的事情。

因此很长时间内,声卡行业处于一个非常低迷的状态,几乎所有的独立声卡厂商都面临亏损。穷则思变,一种回归应用的思路诞生了。

  • 节奏坦克发布Hifier Serenade 小夜曲立体声声卡,抛弃了所有输入功能,仅仅保留了一组左右声道独立输出的RCA插座、耳机放大输出以及一组同轴和一组光纤的S/PDIF输出。这是市场第一次出现明确为音乐欣赏服务的声卡,摒弃所有对音乐欣赏而言都无用的功能,把成本投入到能提高音质的部分去,这款声卡获得了广泛关注。成功的开启了一个极端化的音乐声卡市场。

  • 2009年,乐之邦发布Monitor 01 US 声卡,这又是一款纯输出的声卡,极端化的设计,抛弃所有输入功能,仅仅保留一组左右声道独立输出的RCA插座、耳机放大输出和 S/PDIF光纤输出。这款产品采用了乐之邦自行开发的芯片算法,针对USB声卡的瓶颈做出解决方案,因此这款声卡相对以往的USB声卡获得了极大的音质提升。

    市场中出现了一批双声道“音乐卡”,例如傲王的SQ210,华硕的老虎声卡等。但小夜曲与Monitor 01 US的设计更极端,没有任何输入功能。当贴近用户需求时,声卡市场又再度复活了。与此同时,作为最大的声卡厂商——创新Creative,尾大难掉,一时半会也难以适应新的潮流。Creative依然还停留在老的设计思路上,2008年推出的顶级声卡,依然沿用10年前的设计思路,大而全,无甚特点。

    而主板板载声卡,也完成了从AC'97到HD Audio的过渡,应用以及功能都获得提升。基本上,市面上的所有声卡,包括板载声卡,都能够支持最高192kHz、24bit的音频流回放。相比几年前,声卡技术还是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从“活下来”的声卡看,几乎所有声卡都能满足高清音频的应用,但现状却又很尴尬,高清音频的应用又太少了。

    音箱:少数国产品牌垄断的市场

    不管IT行业如何风云变幻,音箱行业始终是很稳定的,稳定表现于市场需求大,厂商利润率相对其他板卡厂商要高,更重要的是,自2000后,这个市场基本就是由几个大品牌牢牢控制。

    多媒体音箱行业逐渐发展成一个强势的行业,放眼各行各业,也许只有多媒体音箱是国产品牌完全主导的行业,不管洋品牌在国外多么强大,到中国后,都会被国产品牌打得落花流水。相对外国同行,国内的厂商们表现出了非常强势的姿态,这得益于这些国产品牌通过多年努力,已经发展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例如木质2.0多媒体音箱,洋品牌基本没有这类产品,而国产品牌把这类产品发展得很火。这些中西产品的差异性,让洋品牌进入中国后,根本就不知如何下手。

    多媒体音箱行业同时又是封闭的行业,圈中的厂商一直希望自己的产品冲出电脑桌,走向客厅,但市场的拉力又把这些厂商给拉了回来,于是会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IT卖场中非常强悍的音箱品牌,到了家电卖场,就得不到应有的市场份额。家电化,行业内喊了很多年,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 随着笔记本的销量井喷式的增长,多媒体行业似乎看到了一次新的腾飞机会。这个机会就是微型音箱,厂商把微型音箱称作便携音箱、笔记本音箱等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加入竞争。

    而对新一代的高清影音规格,音箱厂商们却都表现出了冷淡的态度,并没有跟风推出太多多声道产品,也没有推出所谓的“高清”音箱。对于市场的反应,音箱厂商们都是比较敏感的,它们的这种态度,也侧面说明了,高清影音,只是“影”火了,“音”还是不够热。

    耳机:山寨为王

    从各个机构的市场调查报告来看,耳机市场永远就是那几个洋品牌在主导市场,但上了淘宝或者走进市场看,会发现,几个强势的洋品牌也不过如此,真正强大的是山寨耳机。可能除了手机,受山寨冲击最大的行业可能就是耳机了。凡是入门门槛低,而且国产品牌极端弱势的行业,都会大量出现山寨货。近些年,国产耳机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突飞猛进,但是市场却难以接受国产品牌,有些厂商为了生存,转而“加盟山寨”。与山寨手机不同的是,山寨耳机以仿冒为主,也就是说,以制造假货为主。这让人很痛心,却也很现实。千万不要以为品牌的指定代理商就不会卖假货。耳机的利润实在太大了,大到奸商可以不顾道义,真渠道,卖假货,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更不要以为洋品牌会更加有诚信,相反,洋品牌的利润更大,代理商更乐意悄悄的卖假货,国产品牌反而安全点。什么渠道可以确保买到正品?很遗憾,我们没法告诉大家一个百分百可靠的方法。

    竞争的混乱,让这个行业基本处于无序的状态,不管是山寨还是国际名牌,在宣传上都有些“无法无天”,虚标参数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一切的根源就是耳机行业太暴利了,而监管的缺失,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相比音箱行业,耳机的厂商们都活得很憋屈,这个行业要回到一个健康状况,需要狠狠治理才行。从现状来看,基本就没有耳机厂商在关注“高清”的概念,对于耳机厂商而言,他们还停留在“只要赚钱就行”的生存境界中,这种境界非常下等,它让这个行业变得非常肮脏。相关阅读:《音频设备消费提示 耳机篇》[作者:夏昆冈 ]

    随身听:依然MP3为主

    自从索尼发布第一台随身听设备以来,随身听就成为了年轻人最欢迎的音频设备。从最初的磁带随身听、到CD再到MD随身听,再到现在几乎人手一台的数码随身听,随身听的用户群可谓是非常之巨大。但这个不容轻视的音频设备市场,几乎与高清音频绝了缘。原因有很多,第一个原因就是高清节目太少了,第二,随身听并不是音质优先的音频设备,高清的音质优势意义究竟有多大?第三、对于随身听2-16G的存储空间而言,高清的音乐节目,基本通过FLAC或者AAC压缩后,依然太庞大,不如存储MP3更实惠。

    高清需求并不旺盛

    从硬件角度而言,主流配置的电脑,都可以顺利播放96kHz、192kHz/24bit的音频流。但相比传统CD音质的双声道的音乐内容,高清节目和多声道音乐的节目少得简直不值一提。这也是声卡、音箱厂商都愿意以双声道产品为主力产品的原因所在,专心致志地赚双声道的钱,比去设计没多少人要的产品强。

    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会一片凄凉,要改变现状需要媒体、硬件厂商、节目提供商等多方的力量一齐努力。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发表于2012.05.29 18:49:17
    12
    110.053.***.***
    110.053.***.***
    11
    03
    发表于2012.05.29 18:10:07
    9
    116.023.191.***
    116.023.191.***
    发表于2012.05.29 18:03:37
    8
    03
    声音意料之中
    发表于2012.05.29 17:56:14
    7
    03
    MX300 MX400 MX500都是丰达的
    发表于2012.05.29 17:55:12
    6
    001.058.095.***
    001.058.095.***
    发表于2012.05.29 17:19:49
    5
    03
    发表于2012.05.29 17:19:41
    4
    03
    发表于2012.05.29 17:14:35
    3
    116.237.***.***
    116.237.***.***
    不错,想弄一副试试,最好颜色能多一点
    发表于2012.05.29 17:07:51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4218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