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见证数码多媒体的30年 前言
赵宇为 于 2009.04.21 01:32:53 | 源自:www.soomal.com | 版权:原创 | 平均/总评分:09.33/168
  • 编者按:2009年3月,CD(Compact Disc)迎来了30年的生日,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那几天为这个时刻而祝福。30年,也许已经超出了很多朋友可以回忆的极限,但当我们听起30年前的蔡琴《被遗忘的时光》一定是百感交集: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在撩动琴弦?CD的30年不仅仅是音乐光盘的30年,而是改变我们生活素质与多媒体发展的一个时代。我们决定撰写《光盘见证数码多媒体的30年》的系列文章,总篇数可能在40-60篇之间,围绕着光盘对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改变而展开,敬请期待,这个话题过于庞大,对于一个才几个编辑的网站来说,是恐怖的。我们欢迎大家提供素材。

    2009年3月,CD准确的说是AudioCD(CD-DA)迎来了30岁的生日,对于音乐人、媒体人、科学家以及和CD一起成长的80后或90后的我们的脑海无不为这一刻进行一次也许是短暂而专注的搜索——CD 30年如一日,而CD所承载和见证的却是长期影响着世界的旋律、文化、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你可以听不懂今天的R&B,就像30年前听不懂的格莱美,但每个人心中都一定有自己的白金唱片;你可以24小时挂着BT和电驴下载着喜欢的音乐,但一定不要吝啬每年收藏几张自己喜欢的正版CD;你可以支持周华健MP3破坏了“一张CD完整生命”的观点,但你更要体会罗大佑“被盗是光荣”这句话的心境。30年来,CD不但见证着音乐的发展与文化的交融,更是由于影与音的结合,让音乐有了更多的表达形式;CD30岁生日的今天,他似乎老得跟不上潮流,而30年数字多媒体应用的潮流却是他迈开了第一步。

    数码多媒体在中国

    光盘三十年,正好也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三十年,在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系列报道中,有媒体总结道“影响中国娱乐方式的N大应用”,仔细看看其中内容几乎完全与数字影音有关,CD、VCD、DVD、卡拉OK、MP3/MP4的确几乎涵盖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的后20年老百姓娱乐方式的大部分内容。无论是音乐、电影、还是歌厅里千奇百怪的K歌唱法都能让大家讲出无数个当年的故事。当第一次感受CD与磁带带来音乐的差别;第一次看到盗版VCD画质比翻录无数次的录像带画质更好;当有了DVD又苦于没有家庭影院;当买了带卡拉OK功能的碟机却发现上当受骗。这也许是中国家庭3代以上成员共同经历过的。

    数字化的多媒体内容娱乐亿万家庭,而最为尖锐的矛盾盗版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盗版光盘进驻每个家庭。就是这枚“盗版”定义的重磅炸弹。让有些人被炸得脑残,有些人却从废墟中找到生路。

    版权与互联网

  • CD的两位缔造者

    在30年数字多媒体发展中,CD-DA在被Sony和飞利浦创造时没有考虑到版权问题成了一把双刃剑,而它数字化的存储与编码技术,给了世界一个全新的思路。各类数字影音编码层出不穷,更加方便的复制技术,掀起了一场版权大战。

    那些被“炸弹”炸伤的版权所有者,变着法子的来争取权益。但他们却选择了堕落,“白金唱片”已经不是十多年前经典的象征;天籁,发烧也绝不代表CD的并不真的发烧;多花了30元人民币的好心人,得到的仍可能是一张类盗版的光盘。当然,消费者们也会还击,“新碟热卖”已经不代表你卖掉了多少张CD,因为“新碟的名字”更多出现在网络搜索引擎中;音乐人们也学着电影人一样高呼,“正版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而消费者们并不信这一套。

    聪明的人,并不钻“版权”的牛角尖,搞清楚内容、媒介间的关系。CD 30年中曾经创造过无数奇迹,而这个媒介会变老,而内容也要跳出束缚走向更光明的媒介与用户真实接触。影响我们30年来娱乐方式的是CD、VCD、DVD、MP3、高清电影甚至效果出众的电影院,每一次媒介的变化背后有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有内容制造与用户需求的升华,有争论,也有出路。

    就如曾经被认为是死路一条的MP3市场一样,苹果iPod以技术为基础(硬件与软件)内容与应用需求为基础(设计与iTunes Store)模式走出了一条7年不到时间销售24亿首歌曲的记录。前途光明,但不一定是一帆风顺,今年初音乐提供商还与苹果争论,是否将每首歌的分成从9每分提高到15美分?争论仍没结果,但前途依旧光明。

    音频与视频

    30年里光盘及光盘的衍生技术都深刻的影响着我们,30年里计算机与互联网更是无数次的颠覆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由于互联网速度的提高与用户使用模式的逐步养成,音频内容传播很快延伸到了视频,而高度的分享特性更让被动的欣赏影音内容开始转向主动的参与,随时参与。手机可以听音乐,可以下载音乐,可以浏览视频,可以可视电话这些应用触手可及。此时,互联网的发展与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达到了人类文明上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与生产工具的高度和谐。这些都少不了光盘作为原始载体做出的贡献。

    互联网的发展是不断提供更大带宽,供多媒体内容的快速传输。多媒体编码等技术的方向,就是不断找到新的方式让内容的品质与数据量之比达到最优。我们身边常用的数字格式不用我来列举大家也能在1秒钟内想出不下10个,这也算和谐??没错,每一种数字多媒体格式的编码都有自己擅长的内容、在一定数据量下擅长的品质、在一定品质和数据量下的制作优势等等。人类的互联网水平的不平均也造成了我们获得数字影音内容途径达到一个空前“丰富”的阶段。

    存储技术的革命时代

    我一直以为,如果没有2008年的金融风暴,大家一定不会对SSD还如此疏远;如果没有2008年的金融风暴,大家一定不会还在用着功能如此低下的手机,而应该在使用MID。我们也曾想过,当闪存卡足够低价时,音乐CD可以变为音乐SD卡、音乐U盘。是不是光盘的时代即将终结?

    在未来的5-10年里,我们每个人使用的手上多媒体终端都将进一步智能化,数字多媒体影音内容甚至包括游戏、互动在内的内容将被放大,多媒体的概念迎来再一次颠覆性的变革。那里有我们今天看到的音与画,也有今天音与画中的未来。而这一次革命绝不需要30年这么多。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7.023.***.***
    117.023.***.***
    发表于2009.05.08 15:41:25
    12
    03
    发表于2009.04.25 23:58:29
    10
    219.141.***.***
    219.141.***.***
    CD我故麽这都一要被淘汰了
    发表于2009.04.21 21:33:09
    6
    写的好的话,确实可以进入史册~~作者加油哦!
    发表于2009.04.21 17:24:36
    4
    从了很小的时候把玩磁带。。知道碰到CD。。确实改变了我的生活的很多方面。。
    发表于2009.04.21 02:30:05
    3
    03
    发表于2009.04.21 01:53:49
    2
    221.218.***.***
    221.218.***.***
    这话题确实很大,可以出书了
    发表于2009.04.21 01:49:45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1387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